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现代汉语因果连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7 04:06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因果连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目前,现代汉语因果连词的研究相对薄弱,缺乏系统性,对因果连词范围的看法分歧较大,同义因果连词的辨析不够深入,对外汉语教学亦因此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基于该现状,本文采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现代汉语中的因果连词。 首先,本文讨论并界定了因果连词的范围,认为现代汉语中共有15个因果连词,它们是“从而、故、结果、所以、为此、以至(以至于)、以致、因、因此、因而、因为、由于、于是、之所以、致使”。 其次,本文辨析了三组同义因果连词。 1.“因为”与“由于”的比较。在语义上,“因为”重在强调因果关系,“由于”重在强调理由或根据;在句法上,“由于”可以跟“因此、因而”搭配,“因为”没有这一用法;在语用上,“因为”可用于口语和书面语,“由于”多用于书面语,特别是议论性文体。 2.“以至(以至于)”、“以致”和“致使”的比较。在语义上,“以至(以至于)”表示递进关系、因果关系和因果递进关系,“以致”只表示因果关系,“致使”兼动词和连词,用作连词时表示因果关系;在句法上,三者只能连接小句,不能连接句子或段落,既可以跟“因为、由于”搭配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以至(以至于)”和“以致”的叙述主体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致使”的叙述主体不一致;在语用上,三者都可用于书面语,感情色彩方面“以至(以至于)”多用于好的、中性的,“以致”和“致使”多用于不好的、消极的。 3.“从而”、“所以”、“因此”、“因而”和“于是”的比较。在语义上,“从而”表示单纯因果关系、因果连贯关系、目的连贯关系,“所以”表示单纯因果关系,“因此”、“因而”表示单纯因果关系和因果连贯关系,“于是”表示单纯因果关系、单纯连贯关系、因果连贯关系;在句法上,“从而”后面不能停顿,只能连接小句,叙述主体一致,“所以”、“因此”、“因而”、“于是”后面可以停顿,既可以连接小句,也可以连接句子和段落,叙述主体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在语用上,“所以”可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从而”、“因此”、“因而”、“于是”多用于书面语。 最后,根据留学生在自然语料和问卷调查中使用因果连词的情况,归纳了留学生使用因果连词存在的偏误类型,分析了造成偏误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因果连词 范围 语义 句法 语用 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H14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一 绪论9-14
  • 1.1 题解9
  • 1.2 研究意义9-10
  • 1.3 研究现状10-12
  • 1.4 语料来源12-14
  • 二 因果连词的范围14-21
  • 2.1 分歧原因与鉴别标准14-20
  • 2.1.1 常用还是非常用14-15
  • 2.1.2 是否表示因果关系15-17
  • 2.1.3 词还是短语17-19
  • 2.1.4 合并还是分开19-20
  • 2.2 范围的确定20-21
  • 三 几组同义因果连词的对比分析21-38
  • 3.1 "因为"与"由于"的比较21-25
  • 3.1.1 语义比较22-23
  • 3.1.2 句法比较23-24
  • 3.1.3 语用比较24
  • 3.1.4 小结24-25
  • 3.2 "以至(以至于)"、"以致"与"致使"的比较25-29
  • 3.2.1 语义比较26-27
  • 3.2.2 句法比较27-28
  • 3.2.3 语用比较28-29
  • 3.2.4 小结29
  • 3.3 "从而"、"所以"、"因此"、"因而"与"于是"的比较29-38
  • 3.3.1 语义比较32-33
  • 3.3.2 句法比较33-36
  • 3.3.3 语用比较36
  • 3.3.4 小结36-38
  • 四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因果连词研究38-47
  • 4.1 偏误分析38-45
  • 4.1.1 留学生因果连词使用情况的调查38-39
  • 4.1.2 留学生使用因果连词存在的偏误类型39-44
  • 4.1.3 造成留学生因果连词偏误的主要因素44-45
  • 4.2 教学建议45-47
  • 4.2.1 提高教学意识,确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45-46
  • 4.2.2 不同的阶段侧重点不同46
  • 4.2.3 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46-47
  • 结论47-50
  • 参考文献50-52
  • 后记5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戴丽芳;;印尼留学生复合趋向补语偏误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2 陈玉;;基于“为什么”问句的中文问答系统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0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黄青娥;汉越复句关联标记模式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慧;现代汉语“后”类时间连接成分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梅兰;现代汉语“以V”连词的多角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铳;现代汉语因果范畴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吴瑾;现代汉语篇章中的承接关系词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元熙;韩国学生汉语有标记因果复句偏误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6 赵霞;湘乡方言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天文;汉土连词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谢璐琳;“于是”和“所以”的语法对比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玉洁;组合连词“乃至”“以至”“甚至”的语义分析与替换条件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因果连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9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29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6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