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模型理论下“水”语素造词理据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4 11:48
本文在认知模型理论下,研究“水”语素的造词理据,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的251个词条为研究对象。文章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对选题背景和意义进行了简述,并简要介绍了与本选题相关的认知模型理论、含“水”语素词语、理据的研究情况。第二部分,“水”语素的词典意义。“水”语素在《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三部辞书中就有28项不同的意义,但这些意义实际上无法解释大部分词语中的“水”语素,鉴于此种情况,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词语中的“水”语素意义。第三部分,“水”语素直接参构词语的认知模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水”语素直接参构词语,有两种基本认知模型:一是语素之间的语义关系表现为判断、限定关系的命题模型,另一种是意象图式,有:始源——路径——终点、容器、连接、部分——整体、匹配等图式,词语表现为各图式要素的组合。第四部分,“水”语素意义的隐喻认知。对“水”语素直接参构词语中的“水”语素意义进行隐喻认知分析,发现“水”主要隐喻4类:(1)隐喻浅、淡薄,无色透明,虚假、不真实等性质;(2)隐喻不好的地方,心计、主意、感受,收入、费用等事物;(3)隐喻人(女性);(...
【文章来源】:湖南理工学院湖南省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理论、方法
第2章 “水”语素的词典意义
第3章 “水”语素直接参构词语的认知模型
3.1 “水”语素直接参构词语的命题模型
3.1.1 判断关系
3.1.2 限定关系
3.1.3 小结
3.2 “水”语素直接参构词语的意象图式
3.2.1 始源-路径-终点图式
3.2.2 容器图式
3.2.3 连接图式
3.2.4 部分-整体图式
3.2.5 匹配图式
3.2.6 小结
第4章 “水”语素意义的隐喻认知
4.1 隐喻性质
4.1.1 喻指浅、淡薄
4.1.2 喻指无色透明
4.1.3 喻指虚假、不真实
4.2 隐喻事物
4.2.1 喻指不好的地方
4.2.2 喻指心计、主意;感受
4.2.3 喻指收入、费用等
4.3 隐喻人(女性)
4.4 隐喻方位
4.5 小结
第5章 “水”语素意义的转喻认知
5.1 转指水的上下位概念
5.1.1 转指液体
5.1.2 转指开水
5.1.3 转指雨水
5.1.4 转指地下水
5.1.5 转指自来水
5.1.6 转指江河湖水
5.1.7 转指水流(流动的水)
5.2 转指水的聚集体
5.2.1 转指河流或河流的一部分
5.2.2 转指江河湖海洋
5.2.3 转指水路、水道
5.3 转指水的相关情况
5.3.1 转指水量
5.3.2 转指水情
5.3.3 转指水力
5.4 转指水所构成的处所
5.4.1 转指水上
5.4.2 转指水中、水里、水下
5.4.3 转指水面、水平面
5.5 转指水环境
5.5.1 转指动植物的水生环境
5.5.2 转指与水有关的工作环境
5.6 转指与水有关的活动
5.6.1 转指游泳
5.6.2 转指水煮
5.7 转指与水有关的其他事、物
5.7.1 转指饮料
5.7.2 转指尿
5.7.3 转指水田
5.7.4 转指水管
5.7.5 转指船
5.7.6 转指水上运输事故
5.8 小结
第6章 “水”语素意义的认知理据
6.1 “水”语素的意义原型认知
6.2 “水”语素的其他意义认知
6.2.1 感官体验
6.2.2 身体体验
6.2.3 生活经验
6.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水部字看《汉语大字典》的归部问题[J]. 苏慧,化振红.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2]基于概念隐喻理论解析汉语古诗中涉“水”的五大意象[J]. 卓佳妮.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04)
[3]中西方“水喻”认知象似性考释[J]. 方芳. 铜陵学院学报. 2016(02)
[4]汉语义类词群的造字构词理据——以“水”词群为例[J]. 辜夕娟. 语文建设. 2014(27)
[5]俄、汉语隐喻投射域异同研究——以“水”概念为例[J]. 杨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6]从中英“水”的喻义看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J]. 朱秀娟.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02)
[7]《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常用词“水”义项设置之补正[J]. 张鹏丽,陈明富. 辞书研究. 2012(03)
[8]“Water”与“水”的认知词义对比分析[J]. 贾冬梅,蓝纯.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0(03)
[9]名名偏正结构的语义关系及其在词典释义中的作用[J]. 谭景春. 中国语文. 2010(04)
[10]论《说文解字》中的水文化[J]. 蒲吉妹. 大众文艺(理论). 2009(20)
硕士论文
[1]一词多义的认知解析—英汉多义词“水”的个案研究[D]. 冯绍锋.杭州师范大学 2016
[2]文化视域下汉英“水”的认知对比研究[D]. 司维.北方民族大学 2016
[3]韩中与‘?/水’有关的谚语对比[D]. 曾晓旭.延边大学 2015
[4]语言文化学视角下俄汉语中“水”观念的对比分析[D]. 姚雪.天津师范大学 2015
[5]从认知角度考察汉语中的水隐喻和换喻[D]. 张幸.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5
[6]汉、越语“水”隐喻的对比研究[D]. 黄铮铮.广西民族大学 2014
[7]“水”及语素“水”参构语词的语义分析及修辞阐释[D]. 林菁.福建师范大学 2014
[8]汉英“水”隐喻的比较研究[D]. 胡雪琳.华中师范大学 2014
[9]“水”义素外现类复合名词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 王佳.南京师范大学 2014
[10]中草药名称理据的认知研究[D]. 徐蓓.华东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21641
【文章来源】:湖南理工学院湖南省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理论、方法
第2章 “水”语素的词典意义
第3章 “水”语素直接参构词语的认知模型
3.1 “水”语素直接参构词语的命题模型
3.1.1 判断关系
3.1.2 限定关系
3.1.3 小结
3.2 “水”语素直接参构词语的意象图式
3.2.1 始源-路径-终点图式
3.2.2 容器图式
3.2.3 连接图式
3.2.4 部分-整体图式
3.2.5 匹配图式
3.2.6 小结
第4章 “水”语素意义的隐喻认知
4.1 隐喻性质
4.1.1 喻指浅、淡薄
4.1.2 喻指无色透明
4.1.3 喻指虚假、不真实
4.2 隐喻事物
4.2.1 喻指不好的地方
4.2.2 喻指心计、主意;感受
4.2.3 喻指收入、费用等
4.3 隐喻人(女性)
4.4 隐喻方位
4.5 小结
第5章 “水”语素意义的转喻认知
5.1 转指水的上下位概念
5.1.1 转指液体
5.1.2 转指开水
5.1.3 转指雨水
5.1.4 转指地下水
5.1.5 转指自来水
5.1.6 转指江河湖水
5.1.7 转指水流(流动的水)
5.2 转指水的聚集体
5.2.1 转指河流或河流的一部分
5.2.2 转指江河湖海洋
5.2.3 转指水路、水道
5.3 转指水的相关情况
5.3.1 转指水量
5.3.2 转指水情
5.3.3 转指水力
5.4 转指水所构成的处所
5.4.1 转指水上
5.4.2 转指水中、水里、水下
5.4.3 转指水面、水平面
5.5 转指水环境
5.5.1 转指动植物的水生环境
5.5.2 转指与水有关的工作环境
5.6 转指与水有关的活动
5.6.1 转指游泳
5.6.2 转指水煮
5.7 转指与水有关的其他事、物
5.7.1 转指饮料
5.7.2 转指尿
5.7.3 转指水田
5.7.4 转指水管
5.7.5 转指船
5.7.6 转指水上运输事故
5.8 小结
第6章 “水”语素意义的认知理据
6.1 “水”语素的意义原型认知
6.2 “水”语素的其他意义认知
6.2.1 感官体验
6.2.2 身体体验
6.2.3 生活经验
6.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水部字看《汉语大字典》的归部问题[J]. 苏慧,化振红.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2]基于概念隐喻理论解析汉语古诗中涉“水”的五大意象[J]. 卓佳妮.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04)
[3]中西方“水喻”认知象似性考释[J]. 方芳. 铜陵学院学报. 2016(02)
[4]汉语义类词群的造字构词理据——以“水”词群为例[J]. 辜夕娟. 语文建设. 2014(27)
[5]俄、汉语隐喻投射域异同研究——以“水”概念为例[J]. 杨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6]从中英“水”的喻义看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J]. 朱秀娟.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02)
[7]《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常用词“水”义项设置之补正[J]. 张鹏丽,陈明富. 辞书研究. 2012(03)
[8]“Water”与“水”的认知词义对比分析[J]. 贾冬梅,蓝纯.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0(03)
[9]名名偏正结构的语义关系及其在词典释义中的作用[J]. 谭景春. 中国语文. 2010(04)
[10]论《说文解字》中的水文化[J]. 蒲吉妹. 大众文艺(理论). 2009(20)
硕士论文
[1]一词多义的认知解析—英汉多义词“水”的个案研究[D]. 冯绍锋.杭州师范大学 2016
[2]文化视域下汉英“水”的认知对比研究[D]. 司维.北方民族大学 2016
[3]韩中与‘?/水’有关的谚语对比[D]. 曾晓旭.延边大学 2015
[4]语言文化学视角下俄汉语中“水”观念的对比分析[D]. 姚雪.天津师范大学 2015
[5]从认知角度考察汉语中的水隐喻和换喻[D]. 张幸.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5
[6]汉、越语“水”隐喻的对比研究[D]. 黄铮铮.广西民族大学 2014
[7]“水”及语素“水”参构语词的语义分析及修辞阐释[D]. 林菁.福建师范大学 2014
[8]汉英“水”隐喻的比较研究[D]. 胡雪琳.华中师范大学 2014
[9]“水”义素外现类复合名词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 王佳.南京师范大学 2014
[10]中草药名称理据的认知研究[D]. 徐蓓.华东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21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321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