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格理苗文与中西文化的融合
发布时间:2017-04-30 00:02
本文关键词:伯格理苗文与中西文化的融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塞缪尔·伯格理是英国著名的传教士。他1904年进入贵州石门坎花苗,并在那里传教,使数以万计的苗民皈依基督教。他出生于英国一个普通家庭,受他父亲(教堂牧师)的影响,他于1886年加入教会。1887年,他作为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直至他死去。当他在中国传教时,他把毕生精力都用于传教,特别是在贵州苗族地区,帮助他们建立医院学校教堂,教授先进的文化知识和博爱平等的思想。其中,他对于石门坎地区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基于苗族文化创造了苗族的书写文字,并用这个文字翻译了圣经用来传教。这个他所创造的文字被命名为伯格理苗文,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前人对于伯格理的研究,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关于外国传教士来华的文献资料。主要以他自己的著作或者是日记,以及其他传教士对于他在中国传教事迹的记载和编辑。另一部分,国内关于他的研究众多。因为他在少数民族地区做出的巨大贡献,但是大多是基于少数民族研究中,尤其是研究花苗族及贵州少数民族的著作中提及。主要内容包括他的传教活动和思想。当然也有研究他创制的苗文。但多数只是记载和叙述过程,并没有对于他创制苗文的动机以及他的文字传教事业给苗族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论述。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他创制苗文的原因,记叙他创制苗文和翻译圣经的过程,运用跨文化传播的理论,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解释了为何他创制的苗文能被苗族人民广泛接受并且沿用至今,而同一时期,其他传教士创制的少数民族文字都昙花一现。最后得出结论,他创制的苗文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典范,有效的结合了中西方文化的元素,顺应了文化融合的潮流,因此伯格理苗文才能流传至今。本文包括序言、结论、以及四个章节。序言包括对塞缪尔伯格理及伯格理苗文的简要介绍、国内外学者对于西方传教士对于中国及伯格理对于少数民族传教的研究综述、本论文观点陈述以及对跨文化传播的简介。第一章通过论述伯格理当时传教所处的环境和背景以及20世纪中期贵州花苗地区的环境和文化背景,来分析影响伯格理顺利传教的因素以及他为何要创制苗文的原因和目的。第二章论述伯格理创制苗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且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以及在成功创制伯格理苗文以后,它的广泛传播,影响和历史作用。第三章论述了伯格理苗文的应用,即翻译圣经。翻译圣经的过程以及和伯格理苗文有关的各种版本的圣经翻译都在此章有系统介绍。并且还讨论了苗文圣经对于传播基督教和融合苗族文化的影响。第四章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伯格理苗文种的中西文化融合要素。即伯格理在创制苗文的过程中是如何让中西文化相融相生,这样创制出来的文字不仅更易被苗族人民接受,还能更好的广泛的传播基督教。伯格理苗文本身不仅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并且在传教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可避免的加速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并且也加速了中国知识文化现代化的进程,特别在少数民族地区,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质水平,这也是它能传播至今的重要原因。最后,本论文得出结论:伯格理传教士对于基督教传播和改善苗族人民的知识文化生活水平有着巨大的贡献。而他一生中的创举便是创制了苗族的文字。他创制的苗文融合了西方和苗族的文化,使异化的文化求同相融。他运用自己亲身的经历说明了要在异化的文化下生存,甚至传播不同的文化,必须得了解该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尊重并找出共同点并吸纳其中可通融的要素进行文化的融合,否则势必与当地文化造成冲突。
【关键词】:塞缪尔·伯格理 伯格理苗文 苗文圣经翻译 跨文化传播 文化融合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21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3-6
- Abstract in Chinese6-8
- Abstract in English8-10
- Introduction10-20
-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Samuel Pollard and the Creating of Pollard Script10-12
- Previous Studies on Samuel Pollard and the Pollard Script12-15
- Thesis Statement15-16
- An Overview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16-18
-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8-20
- Chapter One The Background of Creating Pollard Script20-28
- 1.1 Samuel Pollard and the Miao People20-24
- 1.1.1 Introduction of Miao Language and Culture20-21
- 1.1.2 Samuel Pollard and Stone Gateway21-22
- 1.1.3 Spreading the Gospel in Stone Gateway22-24
- 1.2 The Necessity of Creating Pollard Script24-28
- 1.2.1 Thirst for Knowledge of Miao People24-26
- 1.2.2 The Obstacles of Spreading the Gospel Wildly26-28
- Chapter Two Creating Pollard Script28-37
- 2.1 The Situation Before Creating Pollard Script28-29
- 2.2 Different plans of Creating Pollard Script29
- 2.3 The Traditional Elements of Miao Culture in Pollard Script29-31
- 2.3.1 Patterns on Miao Costume29-30
- 2.3.2 Legends in Miao Culture30
- 2.3.3 Applying Miao Cultural Marks in Pollard Script30-31
- 2.4 The Improvement of Pollard Script31-34
- 2.4.1 Difficulties of Creating Pollard Script31-34
- 2.5 Wildly Spread of Pollard Script34-35
- 2.6 The Historic Functions of Pollard Script35-37
- Chapter Three Bible Translation in Pollard Script37-46
- 3.1 The Process of Bible Translating37-40
- 3.2 The Introduction of Different Edition of Bible in Pollard Script40-43
- 3.3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Bible in Pollard Script on Miao People43-46
- 3.3.1 Getting Rid of Demon Worship and Witchcraft43-44
- 3.3.2 Knowledge and Culture Renaissance of Miao Society44
- 3.3.3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Material Culture44-46
- Chapter Four Cultural Integration in Pollard Script46-52
- 4.1 The Reason of Being Successful of Pollard Script46-47
- 4.2 Typical Reflections of Cultural Integration in Pollard Script47-49
- 4.3 Significances of Pollard Script in Cultural Integration49-52
- Conclusion52-54
- References54-56
- 中文文献56-58
- Appendix58-5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牛桂晓;;近六年来大陆基督教医疗事业研究述评[J];沧桑;2014年06期
2 张涛;;《印支搜闻》——孔子思想传入美国的重要原始渠道[J];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06期
3 冯英;;明清之际《圣经》人物形象入华研究评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4 ,
本文编号:335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35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