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标性套用表达的传信策略与交互功能
发布时间:2021-08-29 20:19
套用表达是话语组织中兼具元语性和基语性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本文通过对明标性套用表达篇章表现的分析,探讨言者采用套用表达式的传信策略。使用套用表达的交际目的是增加言者主观认识的言据性,具体表现为言者在与原话语/原话主对话的基础上,针对现有文本内容进行阐发,提示言者介入,明示交际意图。提高受话人对主观认识评价的接受度是产生套用表达式的动因,言者利用套用标记实现情感共鸣和立场同盟。明标性套用是在交互视角下形成的一种连接客观叙述与主观认识的衔接手段,能够激活原语境信息,增强表述力度,实现话语表达从单线性向多维性的转化。
【文章来源】:世界汉语教学. 2020,34(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 引言
二 明标性套用表达的篇章表现
2.1 言内套用
2.2 言外套用
三 明标性套用表达的传信策略
3.1 提示话语来源和获取方式,具有言据性
3.2 “套用X话(说)”的双向调控
3.2.1 “套用X话(说)”对原话语的信息包装
3.2.1.1 原话语出现的位置
3.2.1.2 原话语的信息状态
3.2.2 “套用X话(说)”对套用话语的信息调节
3.3 套用解读的语境依赖
四 明标性套用表达的交互功能
4.1 标示文本互动,显化互文关系
4.2 主观性特征
4.2.1 提示言者介入
4.2.2 传递言者意图
4.2.3 表示言者态度
4.3 视角取向
4.3.1 视角的平行性
4.3.2 视角的转移性
4.4 立场同盟与情感共鸣
五 结语与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包括i在内的C”的信息包装策略与语用功能[J]. 陈一. 世界汉语教学. 2019(01)
[2]论对话句法共鸣[J]. 王德亮. 当代语言学. 2018(02)
[3]近代漢語“换言”類語用標記及其演變[J]. 李宗江. 汉语史学报. 2017(01)
[4]汉语引语的传信功能及相关问题[J]. 乐耀.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3(02)
[5]解读性新闻中的互文关系——兼论互文概念的语言学化[J]. 邓隽. 当代修辞学. 2011(05)
[6]实际语篇中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混用现象[J]. 董秀芳. 语言科学. 2008(04)
[7]由背景化触发的两种句法结构——主语零形反指和描写性关系从句[J]. 方梅. 中国语文. 2008(04)
[8]指示词“这”和“那”在北京话中的语法化[J]. 方梅. 中国语文. 2002(04)
本文编号:3371317
【文章来源】:世界汉语教学. 2020,34(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 引言
二 明标性套用表达的篇章表现
2.1 言内套用
2.2 言外套用
三 明标性套用表达的传信策略
3.1 提示话语来源和获取方式,具有言据性
3.2 “套用X话(说)”的双向调控
3.2.1 “套用X话(说)”对原话语的信息包装
3.2.1.1 原话语出现的位置
3.2.1.2 原话语的信息状态
3.2.2 “套用X话(说)”对套用话语的信息调节
3.3 套用解读的语境依赖
四 明标性套用表达的交互功能
4.1 标示文本互动,显化互文关系
4.2 主观性特征
4.2.1 提示言者介入
4.2.2 传递言者意图
4.2.3 表示言者态度
4.3 视角取向
4.3.1 视角的平行性
4.3.2 视角的转移性
4.4 立场同盟与情感共鸣
五 结语与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包括i在内的C”的信息包装策略与语用功能[J]. 陈一. 世界汉语教学. 2019(01)
[2]论对话句法共鸣[J]. 王德亮. 当代语言学. 2018(02)
[3]近代漢語“换言”類語用標記及其演變[J]. 李宗江. 汉语史学报. 2017(01)
[4]汉语引语的传信功能及相关问题[J]. 乐耀.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3(02)
[5]解读性新闻中的互文关系——兼论互文概念的语言学化[J]. 邓隽. 当代修辞学. 2011(05)
[6]实际语篇中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混用现象[J]. 董秀芳. 语言科学. 2008(04)
[7]由背景化触发的两种句法结构——主语零形反指和描写性关系从句[J]. 方梅. 中国语文. 2008(04)
[8]指示词“这”和“那”在北京话中的语法化[J]. 方梅. 中国语文. 2002(04)
本文编号:33713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371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