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国际二语阅读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08-31 12:07
本文以WOS核心数据库1998—2018年的723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软件,系统梳理国际二语阅读近20年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国际二语阅读研究处于发展阶段,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其知识群组主要包括技能成分、心理认知过程和神经机制、情感因素和社会情境、阅读策略与教学等。未来既要注重二语阅读的心理微观机制研究,又要加强其宏观理论模型构建,同时还需不断拓展作为输入来源的二语阅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阅读以及在线阅读等领域,改进和提升实证统计方法,融合和发展眼动、脑成像等实验技术。
【文章来源】:现代外语. 2020,43(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
传统上,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主导着阅读研究:一种认为阅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另一种则认为阅读是由一系列不同成分组成的。基于阅读的整体观,学者们试图从宏观上建立阅读运行的整体框架。基于阅读的成分观,学者们试图通过技能成分分析,找出二语阅读背后的各种认知技能,并比较它们对整体阅读成绩的相对贡献。要以有意义的方式构建、维护和解释文本,读者必须利用一系列的认知机制来记住所阅读的内容,并同时处理相关的信息和背景知识。因此,低层次加工和高层次加工等二语阅读认知过程和更深入的认知神经机制受到了学者们较多的关注。情感参与会刺激认知过程,并促进读者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加之阅读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总是与特定的情境相关,故阅读者的情感因素,如动机、态度等变量以及社会经济背景有关因素,如父母教育水平、收入和职业等对阅读表现的影响相应得到较多的研究。一些研究对二语读者使用的策略类型、如何使用策略以及对二语阅读教学的启示等内容也开展了深入分析。第二,二语阅读研究尚缺乏一个具有较强解释能力的宏观理论模型。在关键词共现图谱中,“模型”一词出现的频次为44,中介中心性为0.06,自1998年首次出现以来一直延续至今,是图谱中的重要节点之一。这说明,阅读模型一直是二语阅读研究关注的重要议题。在所涉文献中存在三种阅读模型,即自下而上模型、自上而下模型和交互模型。自下而上模型将阅读看作是以线性方式对文本进行解码的过程,自上而下模型则认为阅读是读者利用其背景知识创造意义的积极建构过程。通过对该节点出现文献的深入分析,可以认为,目前纯粹的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模型已被摒弃,两者相互补充的交互模型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Grabe 2009),其强调阅读是读者的背景知识和文本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这种相互补充和相互作用是如何发生的却缺乏理论细节阐述,也没有足够的实证研究支持,更大程度上只是对阅读理解如何发生所做出的隐喻性概括(Grabe&Stoller 2011)。基于交互理念,Bernhardt(2005,2011)在补偿性加工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二语阅读的补偿模型,认为50%的二语阅读成绩可归因于二语知识和母语阅读能力,而且这两个因素可以相互补偿,即读者某个因素的不足可以由另一个因素的优势来弥补。尽管补偿模型解释了二语阅读表现的很大部分,但仍存有大量未知之处,一些变量未被纳入其中,未被解释的方差仍占到一半比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第二语言阅读“熔断”假说的认知心理证据:在线篇章处理的范式[J]. 吴诗玉,张宇英,胡青青. 心理学报. 2017(03)
[2]我们能否像阅读母语那样阅读外语?——在线篇章处理的证据[J]. 杨枫,吴诗玉.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6(04)
本文编号:3374868
【文章来源】:现代外语. 2020,43(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
传统上,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主导着阅读研究:一种认为阅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另一种则认为阅读是由一系列不同成分组成的。基于阅读的整体观,学者们试图从宏观上建立阅读运行的整体框架。基于阅读的成分观,学者们试图通过技能成分分析,找出二语阅读背后的各种认知技能,并比较它们对整体阅读成绩的相对贡献。要以有意义的方式构建、维护和解释文本,读者必须利用一系列的认知机制来记住所阅读的内容,并同时处理相关的信息和背景知识。因此,低层次加工和高层次加工等二语阅读认知过程和更深入的认知神经机制受到了学者们较多的关注。情感参与会刺激认知过程,并促进读者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加之阅读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总是与特定的情境相关,故阅读者的情感因素,如动机、态度等变量以及社会经济背景有关因素,如父母教育水平、收入和职业等对阅读表现的影响相应得到较多的研究。一些研究对二语读者使用的策略类型、如何使用策略以及对二语阅读教学的启示等内容也开展了深入分析。第二,二语阅读研究尚缺乏一个具有较强解释能力的宏观理论模型。在关键词共现图谱中,“模型”一词出现的频次为44,中介中心性为0.06,自1998年首次出现以来一直延续至今,是图谱中的重要节点之一。这说明,阅读模型一直是二语阅读研究关注的重要议题。在所涉文献中存在三种阅读模型,即自下而上模型、自上而下模型和交互模型。自下而上模型将阅读看作是以线性方式对文本进行解码的过程,自上而下模型则认为阅读是读者利用其背景知识创造意义的积极建构过程。通过对该节点出现文献的深入分析,可以认为,目前纯粹的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模型已被摒弃,两者相互补充的交互模型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Grabe 2009),其强调阅读是读者的背景知识和文本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这种相互补充和相互作用是如何发生的却缺乏理论细节阐述,也没有足够的实证研究支持,更大程度上只是对阅读理解如何发生所做出的隐喻性概括(Grabe&Stoller 2011)。基于交互理念,Bernhardt(2005,2011)在补偿性加工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二语阅读的补偿模型,认为50%的二语阅读成绩可归因于二语知识和母语阅读能力,而且这两个因素可以相互补偿,即读者某个因素的不足可以由另一个因素的优势来弥补。尽管补偿模型解释了二语阅读表现的很大部分,但仍存有大量未知之处,一些变量未被纳入其中,未被解释的方差仍占到一半比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第二语言阅读“熔断”假说的认知心理证据:在线篇章处理的范式[J]. 吴诗玉,张宇英,胡青青. 心理学报. 2017(03)
[2]我们能否像阅读母语那样阅读外语?——在线篇章处理的证据[J]. 杨枫,吴诗玉.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6(04)
本文编号:3374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374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