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历时演变视角下“到底”的使用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1-09-02 10:04
基于现代汉语历时演变视角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完善古代汉语历时演变相关研究,更是弄清百年汉语发展历程的关键。"到底"从古代汉语进入现代汉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期现代汉语中呈现出非常有阶段性特点的语法功能与使用分布,显示出"少—多—少"或者是"少—多—更多"的发展路径。一方面,"到底"的使用随社会政治经济事件发展而变化;另一方面,这种发展变化又进一步印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通俗化的语言使用趋势。
【文章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42(04)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BCC历时检索“V+到底”的各年使用频次图(1946—2015)
从表7中“到底”的总用例(含副词“到底”的状语用法和补语用法)使用频率在30年间的数据分布来看,“到底”各类用法的使用度较高(频率超过1)的年份有1960、1965、1966、1967、1968、1969、1974、1976,围绕这些较高使用度的时间前后就能形成“到底”总用例的使用频率峰值区间。为直观反映这些区间,我们可以把表7的总用例使用频率数据转换成折线图,如图4所示。“到底”的总的使用频率在中期总体呈现一个主波峰,即1965—1972;三个次波峰,分别是1960前后、1974年前后、1976—1977年间;此外还有四个窄幅波动区间,即1949、1951—1952、1955、1957—1958。当然,考虑到次波峰在时间上很短,而且波谷值又高于窄幅波动区间,结合前文BCC历时检索的全年段语料的“到底”用例变化情况来看,可以把次波峰1960与1957—1958的窄幅波动区间合并,把两个次波峰1974年前后与1976—1977年间合并,从而构成1957—1960、1974—1977两个波动区间。这样,整体上“到底”在本时期就形成了一个主峰值区间、两个波动区间和三个前期窄幅波动区间。这是一个有层次的变化形势:主波峰是第一层次,时间跨度最大,峰值最高;两个波动区间是第二层次,时间跨度较小,且内部有起伏,峰值较高;三个窄幅波动区间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时间短,峰值小,起伏不定。
实际上,形成“到底”各类用法起伏波动总趋势的背后有一些关键分量是不能忽视的,这就是副词“到底”的补语用法。根据表7中“到底”的总用例频次和补语用法频次,我们可以得到关于总用例与补语用例的波动关系比照图,具体如图5所示。一般来说,总量的增加是来自于分量的积累,但不是所有的分量都会产生关键影响。换句话说,不是所有的分量都会和总量呈现同步增长,但那些具有高度同步关系的分量则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图5“到底”补语用例频次的波动曲线和总用例频次的波动曲线具有高度同步的共变关系,呈现正相关;结合表7从平均值来看,中期现代汉语中(每年6月)副词“到底”总用例的平均值为104例,其中补语用例(6月)平均值约为87例,补语使用占比均值达到了76.13%。不仅如此,“到底”补语用例对总用例的贡献度还具有一定的排他性。这一点可以结合补语用法占比曲线来观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数据背景下BCC语料库的研制[J]. 荀恩东,饶高琦,肖晓悦,臧娇娇. 语料库语言学. 2016(01)
[2]现代汉语词汇历时检索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 荀恩东,饶高琦,谢佳莉,黄志娥. 中文信息学报. 2015(03)
[3]语气副词“到底”的历史形成[J]. 张秀松. 古汉语研究. 2012(01)
[4]短语“到底”向时间副词的词汇化[J]. 张秀松.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1(05)
[5]“到底”的去范畴化考察[J]. 马喆.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6]从空间最边缘到语气的最终追究——从四大名著看极量词“到底”的形成[J]. 冯雪燕.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2)
[7]“到底”的共时差异探析[J]. 张秀松. 世界汉语教学. 2008(04)
硕士论文
[1]“到底”类完结义动词的语法化[D]. 朱福妹.温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78813
【文章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42(04)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BCC历时检索“V+到底”的各年使用频次图(1946—2015)
从表7中“到底”的总用例(含副词“到底”的状语用法和补语用法)使用频率在30年间的数据分布来看,“到底”各类用法的使用度较高(频率超过1)的年份有1960、1965、1966、1967、1968、1969、1974、1976,围绕这些较高使用度的时间前后就能形成“到底”总用例的使用频率峰值区间。为直观反映这些区间,我们可以把表7的总用例使用频率数据转换成折线图,如图4所示。“到底”的总的使用频率在中期总体呈现一个主波峰,即1965—1972;三个次波峰,分别是1960前后、1974年前后、1976—1977年间;此外还有四个窄幅波动区间,即1949、1951—1952、1955、1957—1958。当然,考虑到次波峰在时间上很短,而且波谷值又高于窄幅波动区间,结合前文BCC历时检索的全年段语料的“到底”用例变化情况来看,可以把次波峰1960与1957—1958的窄幅波动区间合并,把两个次波峰1974年前后与1976—1977年间合并,从而构成1957—1960、1974—1977两个波动区间。这样,整体上“到底”在本时期就形成了一个主峰值区间、两个波动区间和三个前期窄幅波动区间。这是一个有层次的变化形势:主波峰是第一层次,时间跨度最大,峰值最高;两个波动区间是第二层次,时间跨度较小,且内部有起伏,峰值较高;三个窄幅波动区间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时间短,峰值小,起伏不定。
实际上,形成“到底”各类用法起伏波动总趋势的背后有一些关键分量是不能忽视的,这就是副词“到底”的补语用法。根据表7中“到底”的总用例频次和补语用法频次,我们可以得到关于总用例与补语用例的波动关系比照图,具体如图5所示。一般来说,总量的增加是来自于分量的积累,但不是所有的分量都会产生关键影响。换句话说,不是所有的分量都会和总量呈现同步增长,但那些具有高度同步关系的分量则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图5“到底”补语用例频次的波动曲线和总用例频次的波动曲线具有高度同步的共变关系,呈现正相关;结合表7从平均值来看,中期现代汉语中(每年6月)副词“到底”总用例的平均值为104例,其中补语用例(6月)平均值约为87例,补语使用占比均值达到了76.13%。不仅如此,“到底”补语用例对总用例的贡献度还具有一定的排他性。这一点可以结合补语用法占比曲线来观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数据背景下BCC语料库的研制[J]. 荀恩东,饶高琦,肖晓悦,臧娇娇. 语料库语言学. 2016(01)
[2]现代汉语词汇历时检索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 荀恩东,饶高琦,谢佳莉,黄志娥. 中文信息学报. 2015(03)
[3]语气副词“到底”的历史形成[J]. 张秀松. 古汉语研究. 2012(01)
[4]短语“到底”向时间副词的词汇化[J]. 张秀松.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1(05)
[5]“到底”的去范畴化考察[J]. 马喆.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6]从空间最边缘到语气的最终追究——从四大名著看极量词“到底”的形成[J]. 冯雪燕.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2)
[7]“到底”的共时差异探析[J]. 张秀松. 世界汉语教学. 2008(04)
硕士论文
[1]“到底”类完结义动词的语法化[D]. 朱福妹.温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78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378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