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国际学生汉语课堂“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汉语国际教育为例
发布时间:2021-09-17 18:12
"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对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打造中国教育国际品牌的过程中,教师应在传授汉语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蕴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元素,着力培养国际学生的知华、友华、爱华情怀。本研究针对国际学生汉语课堂"课程思政"的现状和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探索汉语课程思政育人的实施途径,从而服务于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
【文章来源】:河南教育(高教). 2020,(09)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国际学生汉语课堂“课程思政”的必然性
(一)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三)国家外交战略的必然要求
二、国际学生汉语课堂“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一)汉语国际教育与“课程思政”目标的一致性
(二)汉语国际教育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
三、国际学生汉语课堂“课程思政”的现状和问题
(一)课程的政治站位不够高
(二)课程设计并未凸显思政元素
(三)课程教学模式传统、单一
四、国际学生汉语课堂“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
(一)创新教学理念,明确思政教育目标,实施教学改革
(二)提高教师思政修养,保障思政目标的实现
(三)增强汉语课堂思政内容的吸引力,教学过程彰显育人功能
(四)改变教学模式,拓宽思政教育渠道
(五)增加社会文化实践活动,营造全方位的思政教育环境
本文编号:3399250
【文章来源】:河南教育(高教). 2020,(09)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国际学生汉语课堂“课程思政”的必然性
(一)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三)国家外交战略的必然要求
二、国际学生汉语课堂“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一)汉语国际教育与“课程思政”目标的一致性
(二)汉语国际教育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
三、国际学生汉语课堂“课程思政”的现状和问题
(一)课程的政治站位不够高
(二)课程设计并未凸显思政元素
(三)课程教学模式传统、单一
四、国际学生汉语课堂“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
(一)创新教学理念,明确思政教育目标,实施教学改革
(二)提高教师思政修养,保障思政目标的实现
(三)增强汉语课堂思政内容的吸引力,教学过程彰显育人功能
(四)改变教学模式,拓宽思政教育渠道
(五)增加社会文化实践活动,营造全方位的思政教育环境
本文编号:3399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399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