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现代汉语“满+N+X”结构的认知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16 05:03
  本文以“满+N+X”为研究对象,从意象图式的角度,将其划分为Ⅰ、Ⅱ、Ⅲ三大类。“满+N”与“X”中有时会出现一些语法成分,除了“的”较为特殊以外,一般不影响分类。这几类中,Ⅰ类接近存现结构,无论是否具有实在存在关系,都运用了容器图式。如果表示实在存在关系,则和静态存现句中的“着”字句、“是”字句对应。Ⅱ类相比Ⅰ类在意象图式上发生比较大的改变,基本已经不再表示存现关系了,Ⅲ类的意象图式跟Ⅰ、Ⅱ更加不同,是一个指示了物体运动路径的图式。这里需要先引出三个术语,一个是移动或静止的物体,用TR(trajactor)来代表,另一个是运动情境中的背景,用LM(landmark)来代表,还有一个P,来代表移动路径(path)。Ⅰ类作为典型的“满+N+X”,LM是结构中的N,TR是X或X当中的名词,TR存在数量优势,TR充满LM,P=0。Ⅱ类下面可以分为a、b、c、d四类,a类的意象图式Ⅰ类还有一定联系,其他几类稍微复杂,总结起来就是LM或者TR隐退,P无所谓存在不存在。Ⅱ类“满+N+X”的LM仍然是结构中的N,TR作为运动主体存在,但TR并不出现在结构本身之中,另外,比较特殊的是,它们的路径P远大于... 

【文章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现状
        1.2.1 现有研究概况
        1.2.2 现有研究不足以及本文拟探讨的问题
    1.3 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依据
    1.5 研究方法及语料说明
        1.5.1 研究方法
        1.5.2 语料说明
第二章 “满+N+X”的分类
    2.1 “N”和“X”的构成成分
        2.1.1 “N”的构成成分
        2.1.2 “X”的构成成分
    2.2 “满+N+X”的分类及相关说明
        2.2.1 “满+N1+N2”与容器图式
        2.2.2 “满+N+X”的分类
        2.2.3 “满+N”与“X”之间的语法成分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满+N+X”的意象图式及认知变化
    3.1 Ⅰ类“满+N+X”的意象图式及认知分析
        3.1.1 Ⅰ类“满+N+X”的意象图式
        3.1.2 “满”与LM的空间容纳性
        3.1.3 Ⅰ类“满+N+X”与存现结构的关系
    3.2 Ⅱ类“满+N+X”的意象图式及认知变化
        3.2.1 Ⅱ类“满+N+X”的意象图式
        3.2.2 Ⅱ类“满+N+X”的认知变化
    3.3 Ⅲ类“满+N+X”的意象图式及认知变化
        3.3.1 Ⅲ类“满+N+X”的意象图式
        3.3.2 Ⅲ类“满+N+X”的认知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熟语性“满+N+X”
    4.1 具有熟语性的“满+N+X”
    4.2 熟语性“满+N+X”的认知分析
        4.2.1 熟语性“满+N+X”中的隐喻和转喻
        4.2.2 熟语性“满+N+X”与存现结构的关系
    4.3 熟语性“满+N+X”的感情色彩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本研究的主要观点
    5.2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家语存现句焦点——背景语序关系的认知理据[J]. 邓巧玲,李福印,贾红霞.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2]北京话副词“满”的来源及演变机制[J]. 魏兆惠.  语文研究. 2016(01)
[3]一+N1+N2结构研究[J]. 谭飞.  汉字文化. 2015(01)
[4]汉语介词“在”意向图式及其空间概念隐喻建构[J]. 安玉香.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09)
[5]句法层面的语序与句子层面的语序——兼论一价谓词带宾语与副词状语表程度[J]. 张谊生.  语言研究. 2013(03)
[6]汉语“满N1的N2”特殊存在结构的认知机制[J]. 高文成,张丽芳.  大家. 2012(01)
[7]英汉时空隐喻的意象图式观[J]. 岳好平,汪虹.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1(02)
[8]存现句表述功能解析及认知语义动因[J]. 李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0(03)
[9]基于意象图式的动词“穿”的多义体系及意义连接机制[J]. 朱彦.  语言科学. 2010(03)
[10]汉语存现句的认知特征分析[J]. 李挺.  学术交流. 2009(10)

博士论文
[1]汉语空间量表达研究[D]. 黄健秦.上海师范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身体名词临时借用为名量词情况的多视角考察[D]. 姜渝.北京语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392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4392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d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