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说文·虫部》虫名命名理据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3 02:59
  探求事物的得名之由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虫类早在几亿年前就已经存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文献典籍中关于虫类知识的记载,为我们探求虫类的命名理据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和丰富的材料。《说文?虫部》较为全面的收录了上古时期的虫名,本文通过梳理归纳,选定《说文?虫部》中的55个虫名为研究对象,按其特征划分类别,参考文献注疏和前人研究确定虫类词的本义。再借鉴现代语言学理论,通过系联同源词的方式探求上古虫名的命名理据,运用义素分析法来表示词义之间的关系。最后归纳总结理据类型,揭示命名规律,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上古时期先民为事物命名的思维特点。全文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简要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任务与方法、研究价值和意义。并就古今中外的语词命名理据研究情况和虫类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第二部分,确定《说文?虫部》虫名的选词标准和选词范围并进行分类,确定本义。选取《说文?虫部》中55个虫名为研究对象,以体表特征为依据,对虫进行类别划分,并参考文献典籍疏证其本义。第三部分,探求和分析《说文?虫部》中虫名的命名理据。首先阐明命名理据的探求方法,确定同源词判定的语音标准和意义标准。...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说文·虫部》虫名命名理据研究


转喻联想命名理据中各类型比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说文》“蝒”“蠜”解诂——兼议蜀方言三种昆虫的得名[J]. 纪国泰.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2]隐喻相似性的思维生成机理与语言理解机制[J]. 孙秋花.  学术交流. 2014(09)
[3]隐喻的起因、发生和建构[J]. 徐盛桓.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4(03)
[4]文化视野下的汉语民族性特点[J]. 曹德和,张正,朱琳.  青海民族研究. 2013(03)
[5]古代动物名所指考21例[J]. 李海霞.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3(01)
[6]“虫”、“蟲”字初义与意符“虫”旁类属范畴演变考[J]. 王晖.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7]“方”为“舫”之本字考——兼论“旁”“傍”的古文[J]. 李冬鸽,郑莉.  语文研究. 2012(03)
[8]语言的模糊性及其成因探讨[J]. 郑通涛.  海外华文教育. 2012(02)
[9]《说文解字·虫部》名物词语音理据探微[J]. 易志文.  农业考古. 2012(01)
[10]语言理据学中的三个基本概念:理据义、理据性和理据论[J]. 李二占,王艾录.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03)

博士论文
[1]汉语言隐喻特质[D]. 范爱贤.山东大学 2005
[2]古汉语植物命名研究[D]. 谭宏姣.浙江大学 2004
[3]《山海经》专名研究[D]. 贾雯鹤.四川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基于相似性的汉语隐喻映射研究[D]. 吴智平.厦门大学 2014
[2]《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名物訓詁研究[D]. 李旭芳.扬州大学 2014
[3]《说文解字》马部字研究[D]. 李惠.辽宁师范大学 2013
[4]《说文解字注》關於《说文》字敘和部敘的发明[D]. 刘志军.吉首大学 2011
[5]《仪礼》饮食类名物词研究[D]. 张琴.广西师范大学 2011
[6]《说文解字·犬部》字研究[D]. 杨波.华中科技大学 2008
[7]《说文》鸟部字、隹部字研究[D]. 黄交军.广西师范大学 2008
[8]《说文解字》宫室类名词研究[D]. 王建军.广西师范大学 2007
[9]《通雅》语源研究初探[D]. 舒春雷.湖南师范大学 2007
[10]汉语动植物词汇及其语用和文化认知研究[D]. 李智勇.中央民族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47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547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3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