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拓扑视域下体词谓语构式的压制阐释
发布时间:2022-01-04 22:58
体词谓语句上层空间S由主语S1和体词谓语S2两个子空间构成。认知拓扑语言观可为其提供新路径。研究发现,S2存在一个拓扑恒常点且由于主体识解轴向调整在实际使用中隐匿;S1与S2之间的语义缺省识解依赖心智和转喻拓扑性,后者体现为域内转指实体与目标实体的语义概念内容识解等价;体词谓语句派生于动词谓语句,二维层面,句位压制迫使体词产生动作义素进而谓词化,体词谓语构式的谓语部分依然是体词性的,但整体构式是动词性的,体词的动词性来源于整个构式而不是其本身,而在三维层面,S2谓词化来源于上层S空间压制以确保空间连续与识解连通,体词谓语句总携带主观量性评价义与事体情感态度。
【文章来源】: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2(04)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认知域(戚元靖)连通性图式Fig.3ConnectivityschemaofQi’scognitivedomain
缺漏与不足的基础上进行添砖加瓦。语言是受规则驱动的创新性活动。新兴语式总伴随着网络共时强度突出的影响,使用频率增高进而固化。语言是一个包容性的开放系统,添砖加瓦式的补充永远不能穷尽。本文认为体词谓语句衍生于动词谓语句,其原型语义为动作义,其他语义类型在动作义的基础上呈放射性拓展。文章结合前人研究和搜集到的语料(口语与BCC语料库)将体词谓语句的动作义下分8个子类,即属性义、性状义、存现义、分配义、领属义、行为义、比较义和推移义,如图1所示。图1体词谓语句语义类型Fig.1Semantictypesofnominalpredicatesentence图1表明体词谓语句的核心语义为动作义,里层虚线说明在实际语言活动中动作义呈隐匿状态,外层加粗黑线说明在具体语言使用中凸显由动作义衍生而来的其他语义变体。动作义是体词谓语句在实际使用中所共有的语义核心,存在于所有S2子拓扑空间,可被视作语言拓扑空间中的恒常节点,这一恒常节点起中心凝聚作用,将其所有变体连接起来。动核不因具体概念内容所指而变化,在体词谓语空间中呈现等价特质。(二)主客观轴向调整与语义识解模式语言是现实世界投射到人脑中的产物,所以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主观性。认知语法认为主观识43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认知拓扑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的新趋势[J]. 文旭,赵耿林.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2]构式语法理论有待深究的三个问题[J]. 陆俭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3]语言涉身性的原型论与语言构造的拓扑变换原理[J]. 吕公礼,布占廷. 外语学刊. 2016(03)
[4]语言表征的认知拓扑性质[J]. 华鸿燕. 外国语文. 2015(06)
[5]概念拓扑同化论[J]. 印世海.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05)
[6]再论构式语块分析法[J]. 陆俭明. 语言研究. 2011(02)
[7]体词谓语句的功能透视[J]. 项开喜. 汉语学习. 2001(01)
[8]体词谓语句的分类[J]. 周日安.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4(01)
[9]指人名词充当主语的名词性谓语句[J]. 丁雪欢. 汕头大学学报. 1994(01)
[10]主语与主题:一种新的语言类型学[J]. Charles N.Li,Sandra A.Thompson,李谷城. 国外语言学. 1984(02)
本文编号:3569214
【文章来源】: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2(04)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认知域(戚元靖)连通性图式Fig.3ConnectivityschemaofQi’scognitivedomain
缺漏与不足的基础上进行添砖加瓦。语言是受规则驱动的创新性活动。新兴语式总伴随着网络共时强度突出的影响,使用频率增高进而固化。语言是一个包容性的开放系统,添砖加瓦式的补充永远不能穷尽。本文认为体词谓语句衍生于动词谓语句,其原型语义为动作义,其他语义类型在动作义的基础上呈放射性拓展。文章结合前人研究和搜集到的语料(口语与BCC语料库)将体词谓语句的动作义下分8个子类,即属性义、性状义、存现义、分配义、领属义、行为义、比较义和推移义,如图1所示。图1体词谓语句语义类型Fig.1Semantictypesofnominalpredicatesentence图1表明体词谓语句的核心语义为动作义,里层虚线说明在实际语言活动中动作义呈隐匿状态,外层加粗黑线说明在具体语言使用中凸显由动作义衍生而来的其他语义变体。动作义是体词谓语句在实际使用中所共有的语义核心,存在于所有S2子拓扑空间,可被视作语言拓扑空间中的恒常节点,这一恒常节点起中心凝聚作用,将其所有变体连接起来。动核不因具体概念内容所指而变化,在体词谓语空间中呈现等价特质。(二)主客观轴向调整与语义识解模式语言是现实世界投射到人脑中的产物,所以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主观性。认知语法认为主观识43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认知拓扑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的新趋势[J]. 文旭,赵耿林.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2]构式语法理论有待深究的三个问题[J]. 陆俭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3]语言涉身性的原型论与语言构造的拓扑变换原理[J]. 吕公礼,布占廷. 外语学刊. 2016(03)
[4]语言表征的认知拓扑性质[J]. 华鸿燕. 外国语文. 2015(06)
[5]概念拓扑同化论[J]. 印世海.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05)
[6]再论构式语块分析法[J]. 陆俭明. 语言研究. 2011(02)
[7]体词谓语句的功能透视[J]. 项开喜. 汉语学习. 2001(01)
[8]体词谓语句的分类[J]. 周日安.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4(01)
[9]指人名词充当主语的名词性谓语句[J]. 丁雪欢. 汕头大学学报. 1994(01)
[10]主语与主题:一种新的语言类型学[J]. Charles N.Li,Sandra A.Thompson,李谷城. 国外语言学. 1984(02)
本文编号:3569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569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