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8 09:35
语气副词作为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它的用法较为复杂。本文将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句法、语义、语用三方面对其进行对比研究。全本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确认类语气副词进行了句法分析。确认类语气副词在四种不同句类中分布广泛,当该类语气副词分别与不同类型的句末语气词或语气副词共现时,在使用频率、组合能力以及表达的语气效果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真的”的使用频率最高,组合能力最强,“确实”在与多种词共现时的使用频率略高于“的确”。就表达效果而言,“真的”的使用多为直接、直白地表达说话人的语气,“的确”的使用偏向于委婉、间接地表达说话人语气,“确实”则是较为客观地表达,介于两者之间。第二部分基于大量语料,着重描写和分析了该类语气副词的语义特征和语义结构模式,总结出确认类语气副词都具有“确认性”、“延时性”、“主观性”、“可推导性”、“可预测性”的语义特征。其中,“真的”的使用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说服性”。“的确”具有让步性。“确实”具有更强的理据性,需要理由和证据的证明增强表达效果。运用语用推理解释说明了几种不同的语义结构模式的形成过程,...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研究对象和范围
0.1.1 研究对象
0.1.2 研究范围
0.2 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0.2.1 研究方法
0.2.2 理论基础
0.3 语料来源
0.3.1 语料来源及说明
0.4 研究现状综述
0.4.1 语气副词研究现状
0.4.2 “确认类”语气副词研究现状
第1章 “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的句法考察
1.1 “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在句类中的分布情况
1.1.1 在陈述句中的分布情况
1.1.2 在疑问句中的分布情况
1.1.3 在祈使句中的分布情况
1.1.4 在感叹句中的分布情况
1.2 “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的共现情况考察
1.2.1 “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与句末语气词共现
1.2.2 “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同类共现
1.2.3 “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与其他类语气副词的共现
1.3 “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句法对比小结
1.3.1 “确认”类语气副词句法共性小结
1.3.2 “确认”类语气副词句法个性小结
第2章 “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的语义考察
2.1 “确认”类语气副词的语义特征分析
2.1.1 “真的”语义特征分析
2.1.2 “的确”语义特征分析
2.1.3 “确实”语义特征分析
2.2 “确认”类语气副词的语义结构模式分析
2.2.1 “真的”语义结构模式分析
2.2.2 “的确”语义结构模式分析
2.2.3 “确实”语义结构模式分析
2.3 “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语义对比小结
2.3.1 “确认”类语气副词语义共性小结
2.3.2 “确认”类语气副词语义个性小结
第3章 “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的语用考察
3.1 “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与焦点的语用考察
3.1.1 关于焦点和焦点算子
3.1.2 “确认”类语气副词作为焦点算子的句法、语义条件
3.1.3 “确认”类语气副词突显焦点的语用功能
3.2 “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与预设
3.2.1 关于预设和预设触发语
3.2.2 “确认”类语气副词作为预设触发语的句法、语义条件
3.2.3 “确认”类语气副词触发预设的语用功能
3.3 “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与言语行为的语用考察
3.3.1 关于言语行为理论
3.3.2 “确认”类语气副词出现的语境
3.3.3 “确认”类语气副词体现的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
3.4 “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与话语标记的语用考察
3.4.1 关于话语标记理论
3.4.2 “确认”类语气副词作为话语标记的机制
3.4.3 “确认”类语气副词的人际功能和篇章功能
3.5 “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与态度标记的语用考察
3.5.1 关于态度标记理论
3.5.2 “确认”类语气副词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
3.5.3 “确认”类语气副词体现说话人态度和立场的语用功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语体视角下“关于”的语用功能研究[J]. 李秉震. 中国语文. 2016(02)
[2]“果不(其)然”的形成及其演变[J]. 叶建军. 中国语文. 2016(02)
[3]从互动交际的视角看让步类同语式评价立场的表达[J]. 乐耀. 中国语文. 2016(01)
[4]言者与听者的错位[J]. 张伯江.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6(01)
[5]“倒好”的话语标记倾向及其具体表现[J]. 胡承佼.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6(01)
[6]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综述[J]. 匡昕. 考试周刊. 2015(A2)
[7]语用量级与句尾“了”的成句条件[J]. 邓川林. 语言科学. 2015(02)
[8]副词“果真”与“真的”的用法初探[J]. 潘明洁,曾传禄.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11)
[9]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综述[J]. 马玉凤. 语文学刊. 2014(16)
[10]语气副词与不同指称类型主语的选择分析[J]. 力量,肖应平. 北方论丛. 2014(04)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中几类预设触发语研究[D]. 许光灿.南开大学 2014
[2]明清时期语气副词研究[D]. 罗主宾.湖南师范大学 2013
[3]现代汉语几个语气副词的语义变体研究[D]. 赵晶.南开大学 2012
[4]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意义研究[D]. 金智妍.复旦大学 2011
[5]现代汉语语气副词情态类型研究[D]. 潘田.武汉大学 2010
[6]汉语预设触发语研究[D]. 季安锋.南开大学 2009
[7]副词性非主谓句成句问题研究[D]. 罗耀华.华中师范大学 2007
[8]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D]. 齐春红.华中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语气副词“确实”的多角度研究[D]. 吴志云.广西师范大学 2010
[2]多维视野下的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D]. 王振广.西北师范大学 2009
[3]副词“确实”和“实在”的多角度辨析[D]. 王叶萍.暨南大学 2008
[4]“真”和“真的”论析——句法、语义、语用功能及其语法化过程和机制分析[D]. 厉霁隽.上海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76319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研究对象和范围
0.1.1 研究对象
0.1.2 研究范围
0.2 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0.2.1 研究方法
0.2.2 理论基础
0.3 语料来源
0.3.1 语料来源及说明
0.4 研究现状综述
0.4.1 语气副词研究现状
0.4.2 “确认类”语气副词研究现状
第1章 “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的句法考察
1.1 “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在句类中的分布情况
1.1.1 在陈述句中的分布情况
1.1.2 在疑问句中的分布情况
1.1.3 在祈使句中的分布情况
1.1.4 在感叹句中的分布情况
1.2 “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的共现情况考察
1.2.1 “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与句末语气词共现
1.2.2 “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同类共现
1.2.3 “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与其他类语气副词的共现
1.3 “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句法对比小结
1.3.1 “确认”类语气副词句法共性小结
1.3.2 “确认”类语气副词句法个性小结
第2章 “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的语义考察
2.1 “确认”类语气副词的语义特征分析
2.1.1 “真的”语义特征分析
2.1.2 “的确”语义特征分析
2.1.3 “确实”语义特征分析
2.2 “确认”类语气副词的语义结构模式分析
2.2.1 “真的”语义结构模式分析
2.2.2 “的确”语义结构模式分析
2.2.3 “确实”语义结构模式分析
2.3 “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语义对比小结
2.3.1 “确认”类语气副词语义共性小结
2.3.2 “确认”类语气副词语义个性小结
第3章 “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的语用考察
3.1 “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与焦点的语用考察
3.1.1 关于焦点和焦点算子
3.1.2 “确认”类语气副词作为焦点算子的句法、语义条件
3.1.3 “确认”类语气副词突显焦点的语用功能
3.2 “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与预设
3.2.1 关于预设和预设触发语
3.2.2 “确认”类语气副词作为预设触发语的句法、语义条件
3.2.3 “确认”类语气副词触发预设的语用功能
3.3 “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与言语行为的语用考察
3.3.1 关于言语行为理论
3.3.2 “确认”类语气副词出现的语境
3.3.3 “确认”类语气副词体现的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
3.4 “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与话语标记的语用考察
3.4.1 关于话语标记理论
3.4.2 “确认”类语气副词作为话语标记的机制
3.4.3 “确认”类语气副词的人际功能和篇章功能
3.5 “确认”类语气副词“真的、的确、确实”与态度标记的语用考察
3.5.1 关于态度标记理论
3.5.2 “确认”类语气副词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
3.5.3 “确认”类语气副词体现说话人态度和立场的语用功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语体视角下“关于”的语用功能研究[J]. 李秉震. 中国语文. 2016(02)
[2]“果不(其)然”的形成及其演变[J]. 叶建军. 中国语文. 2016(02)
[3]从互动交际的视角看让步类同语式评价立场的表达[J]. 乐耀. 中国语文. 2016(01)
[4]言者与听者的错位[J]. 张伯江.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6(01)
[5]“倒好”的话语标记倾向及其具体表现[J]. 胡承佼.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6(01)
[6]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综述[J]. 匡昕. 考试周刊. 2015(A2)
[7]语用量级与句尾“了”的成句条件[J]. 邓川林. 语言科学. 2015(02)
[8]副词“果真”与“真的”的用法初探[J]. 潘明洁,曾传禄.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11)
[9]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综述[J]. 马玉凤. 语文学刊. 2014(16)
[10]语气副词与不同指称类型主语的选择分析[J]. 力量,肖应平. 北方论丛. 2014(04)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中几类预设触发语研究[D]. 许光灿.南开大学 2014
[2]明清时期语气副词研究[D]. 罗主宾.湖南师范大学 2013
[3]现代汉语几个语气副词的语义变体研究[D]. 赵晶.南开大学 2012
[4]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意义研究[D]. 金智妍.复旦大学 2011
[5]现代汉语语气副词情态类型研究[D]. 潘田.武汉大学 2010
[6]汉语预设触发语研究[D]. 季安锋.南开大学 2009
[7]副词性非主谓句成句问题研究[D]. 罗耀华.华中师范大学 2007
[8]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D]. 齐春红.华中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语气副词“确实”的多角度研究[D]. 吴志云.广西师范大学 2010
[2]多维视野下的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D]. 王振广.西北师范大学 2009
[3]副词“确实”和“实在”的多角度辨析[D]. 王叶萍.暨南大学 2008
[4]“真”和“真的”论析——句法、语义、语用功能及其语法化过程和机制分析[D]. 厉霁隽.上海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763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576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