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词汇中方言符形生成机制分析——以符号学为视阈
发布时间:2022-01-14 19:02
网络词汇的承载单位日益多元化,方言符形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语料收集与分析,运用符号学和功能语言学相关理论考察方言符形在网络词汇系统中的存现情况,将方言符形分为象似性、指引性和象征性三种类型。在探析方言符形的意义理解和使用效力的基础上,发现方言符形具有较强的意象感,是网络受众言语游戏的有效形式,有利于形成言语身份认同和有效实现情感交流。
【文章来源】: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23(04)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蓝瘦”的意义生成和理解机制
“香菇”的意义生成和理解机制与“蓝瘦”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相同的是“香菇”和“想哭”具有语音象似性,但不同的是“香菇”本身在普通话词汇系统中有独立的表意地位,是有效符号,但其在普通话的语义意义却没有在网络词汇系统中延续,而是发生了变异,这样一来“香菇”的符号意义到底是普通话系统中的“一种食用菌类”还是网络词汇系统中的“想哭”,这就涉及到符形的语用意义了。其在不同的语境中决定了“香菇”的所指。在网络平台中,香菇的“想哭”意义的出现频率通常高于“食用菌类”这种意义,因此网络词汇范畴中的“香菇”意义是“想哭”。语音象似是比较简便的符号表征手段,在语言符号的选择中,语音象似的比例很高,认知机制通过语音象似联想实现方言符形与普通话词汇的关联,从而达到意义理解的目的。如图2所示。同理语例列举:粉(很)、虾米(什么)、素(是)、稀饭(喜欢)等。(二)指索性方言符形的意义生成——以“宅男/女”为例
“宅男/女”意指喜欢待在家里不愿出门的年轻男女。将凸显事物所在空间的名词性范畴词素“宅”转换成凸显状态或行为特点的动词范畴,生动形象地传递了年轻人个体化的生活态度和状况。这种方言符形的可解性或透义性比较高,由一定的词素义作为指引线索,通过因果推理完成符号意义的理解。一般这种概念语义在方言和方言外均存在,意义的生成主要考虑的是语言表达的精炼和形象,即“概念已有,形式取新”。所图3所示。同理语例列举:潮、吃货、型男/女、剩男/女、国民男女等。(三)象征性方言符形的意义生成——“初老症”“脱底棺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皮尔斯的语言符号意指观[J]. 翟丽霞,张彩霞. 外语学刊. 2006(05)
本文编号:3589037
【文章来源】: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23(04)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蓝瘦”的意义生成和理解机制
“香菇”的意义生成和理解机制与“蓝瘦”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相同的是“香菇”和“想哭”具有语音象似性,但不同的是“香菇”本身在普通话词汇系统中有独立的表意地位,是有效符号,但其在普通话的语义意义却没有在网络词汇系统中延续,而是发生了变异,这样一来“香菇”的符号意义到底是普通话系统中的“一种食用菌类”还是网络词汇系统中的“想哭”,这就涉及到符形的语用意义了。其在不同的语境中决定了“香菇”的所指。在网络平台中,香菇的“想哭”意义的出现频率通常高于“食用菌类”这种意义,因此网络词汇范畴中的“香菇”意义是“想哭”。语音象似是比较简便的符号表征手段,在语言符号的选择中,语音象似的比例很高,认知机制通过语音象似联想实现方言符形与普通话词汇的关联,从而达到意义理解的目的。如图2所示。同理语例列举:粉(很)、虾米(什么)、素(是)、稀饭(喜欢)等。(二)指索性方言符形的意义生成——以“宅男/女”为例
“宅男/女”意指喜欢待在家里不愿出门的年轻男女。将凸显事物所在空间的名词性范畴词素“宅”转换成凸显状态或行为特点的动词范畴,生动形象地传递了年轻人个体化的生活态度和状况。这种方言符形的可解性或透义性比较高,由一定的词素义作为指引线索,通过因果推理完成符号意义的理解。一般这种概念语义在方言和方言外均存在,意义的生成主要考虑的是语言表达的精炼和形象,即“概念已有,形式取新”。所图3所示。同理语例列举:潮、吃货、型男/女、剩男/女、国民男女等。(三)象征性方言符形的意义生成——“初老症”“脱底棺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皮尔斯的语言符号意指观[J]. 翟丽霞,张彩霞. 外语学刊. 2006(05)
本文编号:3589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589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