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基于语料库的“V不上”结构语义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16 05:45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中14967条“V不上”结构的相关语料,结合概念整合理论,对“V不上”结构进行了语义分析。“V不上”结构属于可能补语否定式“V不C”,其语义不是“V”、“上”与“不”的简单相加,而是这些“元素”进行整合产生的浮现意义。本文根据有无“V上”基本式,“V”、“上”的句法语义特征,以及“V不上”结构宾语特征等将“V不上”结构的整合度由低至高分为A-E五个层级。语料统计显示,“V不上”结构的整合度主要处于中、次高、高级。中级“V不上3”结构处于“V不上”结构整合的过渡阶段,属于“V不上3”结构的“V”的词种数量最多;次高级“V不上4”结构的词次数量最多,使用频次最高;高级“V不上5”结构整体上具有不可分解性,其宾语以谓词性宾语为主,属于“V不上5”结构的“V”的词种数量最少,但平均的词次数量多。“V不上”结构表达的语义可以分为三类:“不可能实现某位移或结果”,属于典型的“不可能”语义;“判断的可能性”,是说话者基于描述对象的客观条件做出的判断;不表达“可能语义”,整体语义具有熟语性。综合来看,“V不上”结构是一个叙述的表达,其表义的显著特点在于具有客观性。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语料库的“V不上”结构语义分析


“V不上”语料在各整合层级的分布图

量图,种数,整合度,语料


图 2-5 各层级“V 不上”中“V”的词种数量图低、次低整合度层级的“V 不上”结构中动词“V”对应的例词有 78 个(这分了形式相同但义项不同的动词),但相关例句只占总语料的 3%,使用频次语料显示,大部分“V 不上”结构的整合度层级处于中、次高、高级水平, D 级次高整合度的“V 不上4”结构在语料中的占比为 49%,将近一半的语料词“V”对应的例词只有 31 个。C 级中整合度的“V 不上3”占总语料的 27%其中的“V”有 253 个,数量最多,语义类型最广,相应地在文中我们也会对行更详细的讨论。E 级高整合度“V 不上5”的相关语料有 3135 条,占总语料1%,但结构中动词“V”的例词只有 4 个,也即进入 E 级高整合度“V 不上5”中的“V”数量有限,已经凝固为一个词,只有“犯不上”“谈不上”“说不上讲不上”。通过对比分析图 2-4、图 2-5,我们可以得到,“V 不上”结构的整高低与“V 不上”结构的使用频次呈正相关关系,“V 不上”结构使用频次越其整合度也越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语言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称”问题研究[J]. 陈平.  当代修辞学. 2015(03)
[2]“一量名”兼表定指与类指现象初探[J]. 白鸽.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4(04)
[3]汉语动结式的整合度高低及其层级分布[J]. 石慧敏.  汉语学习. 2013(06)
[4]动补情态否定构式与“不”字否定构式的比较分析[J]. 段业辉,刘树晟,张怡春.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5]汉语位移结构的范畴化及其认知阐释——以趋向动词“上\下”为例[J]. 方环海.  国际汉语学报. 2011(01)
[6]“V不上”和“V不下”的对立和非对立——“上/下”原型义及其引申义对“V不上/下”的影响[J]. 张凯,陈秀清.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7]论汉语趋向动词“上”和“下”的语法化和语义不对称性[J]. 萧佩宜.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9(01)
[8]述宾两字组的整合度高低及其层级分布[J]. 吴为善,陈颖.  汉语学习. 2007(05)
[9]概念整合与浮现意义——在复旦大学“望道论坛”报告述要[J]. 沈家煊.  修辞学习. 2006(05)
[10]从对外汉语教学谈“动+上/下”结构的若干问题[J]. 缑瑞隆.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博士论文
[1]位移事件的表达方式研究[D]. 范立珂.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2]现代汉语可能补语研究[D]. 孙姃爱.北京语言大学 2009
[3]现代汉语能性范畴研究[D]. 李剑影.吉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的多角度研究[D]. 许斌.吉林大学 2013
[2]“V上/下”中“上/下”的分析与比较研究[D]. 康锦涛.吉林大学 2011
[3]结果补语可能式“V得/不C”及其不对称现象研究[D]. 郭玲丽.上海师范大学 2007
[4]动后“上”的语法化过程和“V上”结构的句法语义问题研究[D]. 潘海峰.上海师范大学 2005
[5]论“V上/下”[D]. 曾小红.广西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592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592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c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