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基于满汉对勘的清代满汉合璧语料助词“了”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9 05:19
  本文以清中前期代表性的满汉合璧会话教材《清文启蒙》《清文指要》(百章)《清话问答四十条》等为研究对象,在满汉合璧平行语料库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时体助词“了”进行分析描写。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清代满汉合璧文献语言研究以及汉语时体研究的状况,并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确立本文的研究意义,并且对相关文献版本的使用情况作出说明。第二部分是文章的第二、三、四章,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从满汉对应的角度入手,分析满汉合璧语料中时体助词“了”所对译的满语形式,探讨所对译的汉语部分的时体意义特点及其满汉对应的倾向性,时体助词“了”的满语对应,从数量上来说是以顺序副动词和一般过去时为主。另外本文还在“了”的满汉对应的基础上,分析了相同满语形式下不同汉语对应之间的功能差异。由此,进一步探索了满汉合璧文献中“了”、“着”混用现象出现的原因,认为满汉合璧文献中出现这种混用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元代蒙汉对应的影响,并且在满汉对应中进一步固化的结果。第三部分是第五、六章,这部分主要是对时体助词“了”功能的探讨。首先,第五章从相关的句式格式入手,考察满汉合璧语料中“了”相关句法格式的使用情况;其次... 

【文章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满汉合璧文献语言研究
        1.2.2 清代北京话研究
        1.2.3 汉语时体研究
        1.2.4 时体助词“了”研究
    1.3 语料概况
    1.4 研究方法
二 时体助词“了”与满语副动词的对应
    2.1 对应顺序副动词:强调动作先后关系
    2.2 对应并列副动词:突出动作同时发生
    2.3 对应条件(假定)副动词:体现将来完成
    2.4 对应连续副动词:连续特征明显
    2.5 对应直至副动词:动作结果显著
    2.6 从副动词看满汉合璧语料中“了”、“着”的混用
        2.6.1 满语副动词的其他汉语对应
        2.6.2 “了”、“着”混用的原因探索
    2.7 小结
三 时体助词“了”与满语时体标记的对应
    3.1 时体助词“了”与现在一将来时标记
    3.2 时体助词“了”与一般过去时标记
    3.3 时体助词“了”与肯定过去时标记
    3.4 时体助词“了”与过去进行时标记
    3.5 “了”与“着”、“来着”等的功能差异
        3.5.1 满语时体标记的其他汉语对应
        3.5.2 “了”与“着”、“来着”等的功能比较
    3.6 小结
四时体助词“了”与满语虚词对应
    4.1 后置词
        4.1.1 时体助词“了”与时间后置词manggi的对应
        4.1.2 时体助词“了”与时间后置词jakade对应
    4.2 助动词—naku
    4.3 小结
五 “了”相关的句法格式
    5.1 词尾“了”相关句法格式
        5.1.1 V+了+O
        5.1.2 V(+0)+了+C
    5.2 句尾“了”相关句法格式
        5.2.1 V+了
        5.2.2 Adj+了
        5.2.3 N+了
        5.2.4 V+O+了
        5.2.5 V/Adj(+O)+C+了
    5.3 其他结构
        5.3.1 V+了+C+了
        5.3.2 V+了+O+了
    5.4 小结
六 双“了”句的用法研究
    6.1 满汉合璧语料中双“了”句的形式与功能
        6.1.1 量化宾语较为少见
        6.1.2 持续性用法极为罕见
    6.2 从版本差异看双“了”句的发展变化
        6.2.1 不同时期汉译本双“了”句数量变化
        6.2.2 不同时期汉译本双“了”句的形式变化
    6.3 从满汉对勘看双“了”句的变化
        6.3.1 双“了”句的满汉对译
        6.3.2 双“了”句功能与满语语法形式的对应
        6.3.3 双“了”句变化的原因探索
    6.4 小结
七 结语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6322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6322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2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