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北吴语的类指表达:一种罕见的类指显赫型方言
发布时间:2022-02-24 09:02
类指虽然在语言表达中很重要,但却属于语法库藏中的弱势范畴,在绝大多数语言中没有专职语法手段,须借用有定、无定、复数等其他范畴的形式手段或光杆形式来表示。而浙北地区的吴方言,如本文重点考察的海盐方言、长兴方言,却是一种罕见的类指显赫型方言,它们由指示词和种类量词经过合音和语法化形成了名词前的专职类指标记,接近类指冠词,在语篇中高频出现。也有的浙北吴语直接用种类量词"种"做类指标记,如诸暨方言。从有定种类量词到类指标记的语法化,需要经历从次类指称("这一种")到整类指称的重新分析。这种重新分析最可能发生在种类量词兼定语标记的位置,因为定语承担了划分次类的功能,种类量词不必再解读为特定次类的标记,于是泛化为整类的标记。浙北吴语类指标记的形成有赖特定的库藏条件。吴语量词显赫且可以单独限制名词并兼定语标记,这些库藏特征孕育了浙北吴语的类指标记,并使类指范畴发展成功能多样的显赫范畴。
【文章来源】:中国语文.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0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浙北吴语类指标记“告”“刮”的来源和功能
1.1 海盐话的高频种类量词“告”
1.2 “告”[ɡ?334]“刮”的来源及其基本句法语义属性
1.3 小结
2. 从次类指称到整类指称:类指标记语法化的关键步骤
3. 定语标记功能:从次类指称到整类指称的句法环境
3.1 兼做领属语、关系从句等定语标记
3.2 无核定中结构标记
4. “告、刮”的更多扩展功能:表示存在量化的复合词“有告、有刮”(有的)
5. 诸暨方言:种类量词“种”和指量短语“割种”的类指标记功能
6. 量词“只”的类指功能
7.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光杆名词短语类指功能的跨语言考察[J]. 白鸽.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8(03)
[2]定指标记与类指义的表达——语言库藏类型学视角[J]. 白鸽.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04)
[3]海盐话中泛指量词、远指代词和名词化标记之间的关系[J]. 张薇.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4]益阳方言“阿”的多功能用法探析——兼论由指称范畴引发的语义演变[J]. 夏俐萍. 中国语文. 2013 (01)
[5]海盐话的指示代词系统[J]. 张薇,尉万传. 语言研究. 2012(03)
[6]汉语的若干显赫范畴:语言库藏类型学视角[J]. 刘丹青. 世界汉语教学. 2012(03)
[7]语言库藏类型学构想[J]. 刘丹青. 当代语言学. 2011(04)
[8]中性指示词与中指指示词[J]. 陈玉洁. 方言. 2011(02)
[9]汉语名词性短语的句法类型特征[J]. 刘丹青. 中国语文. 2008(01)
[10]汉语类指成分的语义属性和句法属性[J]. 刘丹青. 中国语文. 2002(05)
本文编号:3642402
【文章来源】:中国语文.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0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浙北吴语类指标记“告”“刮”的来源和功能
1.1 海盐话的高频种类量词“告”
1.2 “告”[ɡ?334]“刮”的来源及其基本句法语义属性
1.3 小结
2. 从次类指称到整类指称:类指标记语法化的关键步骤
3. 定语标记功能:从次类指称到整类指称的句法环境
3.1 兼做领属语、关系从句等定语标记
3.2 无核定中结构标记
4. “告、刮”的更多扩展功能:表示存在量化的复合词“有告、有刮”(有的)
5. 诸暨方言:种类量词“种”和指量短语“割种”的类指标记功能
6. 量词“只”的类指功能
7.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光杆名词短语类指功能的跨语言考察[J]. 白鸽.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8(03)
[2]定指标记与类指义的表达——语言库藏类型学视角[J]. 白鸽.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04)
[3]海盐话中泛指量词、远指代词和名词化标记之间的关系[J]. 张薇.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4]益阳方言“阿”的多功能用法探析——兼论由指称范畴引发的语义演变[J]. 夏俐萍. 中国语文. 2013 (01)
[5]海盐话的指示代词系统[J]. 张薇,尉万传. 语言研究. 2012(03)
[6]汉语的若干显赫范畴:语言库藏类型学视角[J]. 刘丹青. 世界汉语教学. 2012(03)
[7]语言库藏类型学构想[J]. 刘丹青. 当代语言学. 2011(04)
[8]中性指示词与中指指示词[J]. 陈玉洁. 方言. 2011(02)
[9]汉语名词性短语的句法类型特征[J]. 刘丹青. 中国语文. 2008(01)
[10]汉语类指成分的语义属性和句法属性[J]. 刘丹青. 中国语文. 2002(05)
本文编号:36424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642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