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定否中”结构的语义生成机制探究
发布时间:2023-01-12 12:20
汉语中存在"不是X1的X2"一类定语否定中心语的"定否中"结构。研究发现,该结构的语义生成要经过三个子过程:(1)认知主体产生需要表达的意向性并赋予给规约的象征单位X1;(2)心物随附性对意向性及X1各种属性进行调节;(3)旧的语音单位与新的语义单位象征联结,产生新的象征单位X2。该结构具有强烈的临时性和主观性特征,是认知主体主观异化的结果。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结构中两个X间的语义关系
二新义型定否中结构的特征
三X2的语义生成机制
(一)意向性的产生
(二)语义的调节与选择
(三)新象征单位X2的产生
(四)X2语义生成机制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意向性的认识论意义——从语言运用的视角看[J]. 徐盛桓.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3(02)
[2]语言研究的心智哲学视角——“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之五[J]. 徐盛桓.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3]塞尔意向性理论及其当代研究意义[J]. 吴树仙. 社会科学论坛. 2010(24)
[4]修辞结构“不是N的N”考察[J]. 曾海清. 广西社会科学. 2010(10)
[5]“随附性”概念辨析[J]. 陈晓平. 哲学研究. 2010(04)
[6]试论“没有N的N”的结构和功能[J]. 应学凤,王会.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5)
[7]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沈家煊.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04)
硕士论文
[1]“不是X的X”构式生成和解读的认知机制[D]. 马浩.河南大学 2012
[2]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 赵桂阳.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729916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结构中两个X间的语义关系
二新义型定否中结构的特征
三X2的语义生成机制
(一)意向性的产生
(二)语义的调节与选择
(三)新象征单位X2的产生
(四)X2语义生成机制模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意向性的认识论意义——从语言运用的视角看[J]. 徐盛桓.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3(02)
[2]语言研究的心智哲学视角——“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之五[J]. 徐盛桓.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3]塞尔意向性理论及其当代研究意义[J]. 吴树仙. 社会科学论坛. 2010(24)
[4]修辞结构“不是N的N”考察[J]. 曾海清. 广西社会科学. 2010(10)
[5]“随附性”概念辨析[J]. 陈晓平. 哲学研究. 2010(04)
[6]试论“没有N的N”的结构和功能[J]. 应学凤,王会.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5)
[7]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沈家煊.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04)
硕士论文
[1]“不是X的X”构式生成和解读的认知机制[D]. 马浩.河南大学 2012
[2]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 赵桂阳.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7299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729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