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不想当X的Y不是好Y/Z”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7 03:23
构式语法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语法理论,自20世纪末引入我国之后,就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为我国语法现象研究打开了新的视角。本文以流行构式“不想当X的Y不是好Y/Z”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大量语料和借鉴相关构式语法理论,试图分析该构式在形式、语义、语用以及演变发展方面的特点。从语表形式来看,该构式由稳定常项“不是”“好”,半稳定常项“不”“想”“当”和变项“X”“Y”“Z”组成。从内部关系来看,该构式可分为两类:常规关系构式“不想当X的Y不是好Y”,和反常规关系“不想当X的Y不是好Y/Z”。语义上,该构式表达夸赞义和激励义。常规关系强调“激励X朝Y发展”,常作为论据放入文章中;反常规关系强调“赞扬主体,并激励他人多元化发展”,常用作新闻标题。该构式经历了由“旧的语法构式——修辞构式——新的语法构式”的演变,其演变机制包括:隐喻机制导致构式的形成、概念整合机制促成常规构式演变为反常规关系构式、类推机制促使构式的仿造和使用。演变动因包括: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认知观念的转变、使用者求异的心理。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构式语法理论研究综述
二、对“不想当X的Y不是好Y/Z”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语料来源与说明
第二章 构式的鉴定和构件分析
第一节 构式鉴定
第二节 构件分析
一、稳定常项
二、半稳定常项
三、变项
第三章 “不想当X的Y不是好Y/Z”内部关系及构式义
第一节 构式分类
一、不想当X的Y不是好Y
二、不想当X的Y不是好Z
第二节 构式内部关系及构式义
一、常规关系
二、常规关系的构式义
三、反常规关系
四、反常规关系的构式义
第四章 “不想当X的Y不是好Y/Z”的语用功能
第一节 “不想当X的Y不是好Y/Z”用作标题
一、使用特点
二、标题的语用价值
第二节 入句功能
一、入句位置
二、入句价值
第五章 “不想当X的Y不是好Y/Z”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不想当X的Y不是Y/Z”的演变
第二节 “不想当X的Y不是好Y/Z”演变机制
一、隐喻机制
二、概念整合机制
三、类推机制
第三节 “不想当X的Y不是好Y/Z”的演变动因
一、语言的经济性
二、认知转变
三、使用者的求异心理
结语
一、本文结论
二、本文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92463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构式语法理论研究综述
二、对“不想当X的Y不是好Y/Z”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语料来源与说明
第二章 构式的鉴定和构件分析
第一节 构式鉴定
第二节 构件分析
一、稳定常项
二、半稳定常项
三、变项
第三章 “不想当X的Y不是好Y/Z”内部关系及构式义
第一节 构式分类
一、不想当X的Y不是好Y
二、不想当X的Y不是好Z
第二节 构式内部关系及构式义
一、常规关系
二、常规关系的构式义
三、反常规关系
四、反常规关系的构式义
第四章 “不想当X的Y不是好Y/Z”的语用功能
第一节 “不想当X的Y不是好Y/Z”用作标题
一、使用特点
二、标题的语用价值
第二节 入句功能
一、入句位置
二、入句价值
第五章 “不想当X的Y不是好Y/Z”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 “不想当X的Y不是Y/Z”的演变
第二节 “不想当X的Y不是好Y/Z”演变机制
一、隐喻机制
二、概念整合机制
三、类推机制
第三节 “不想当X的Y不是好Y/Z”的演变动因
一、语言的经济性
二、认知转变
三、使用者的求异心理
结语
一、本文结论
二、本文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92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792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