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策》译者及翻译模式重考——兼与张登德等先生商榷
发布时间:2024-05-27 01:41
考证译者和翻译模式有重要的翻译文化史学意义。《安徽史学》2006年第6期刊登了张登德的"《富国策》著译者考释",张文对《富国策》的译者及其翻译模式进行了详细考证,结果响应了学界部分学者的观点,认为《富国策》译者是汪凤藻,翻译模式为独译。本文结合史学、翻译学和社会学等原理,重新考释《富国策》翻译事件,提出并论证了不同的观点,认为其译者当为丁韪良和汪凤藻两人,翻译模式是师生合译,对身为学生的汪凤藻来说是完成翻译任务,而对身为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的丁韪良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策略。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合译的概念和副文本的可靠性问题
二、《富国策》翻译事件中的译者身份考释
(一)从《富国策》文本特征考察其译者
(二)从《富国策》译者场域中行动者的惯习和资本视角考察其译者
1)合译者汪凤藻的资本和惯习分析
2)合译者丁韪良的惯习和资本分析
三、结语
本文编号:3982592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合译的概念和副文本的可靠性问题
二、《富国策》翻译事件中的译者身份考释
(一)从《富国策》文本特征考察其译者
(二)从《富国策》译者场域中行动者的惯习和资本视角考察其译者
1)合译者汪凤藻的资本和惯习分析
2)合译者丁韪良的惯习和资本分析
三、结语
本文编号:3982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982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