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汉语动词再分类的新思考——由“不妨”的词性说起
本文关键词:关于现代汉语动词再分类的新思考——由“不妨”的词性说起
更多相关文章: “不妨” 评注性动词 信息焦点 高层谓语 动词分类
【摘要】:"不妨"的词性,权威工具书均标注为"副词"。本文由"不妨"作出了一些新思考,认为:1)位于句末的"不妨"不是语气词。2)从语义和使用条件看,居前的"不妨A"与居后的"不妨B"具有同一性。总的语用功能方面亦如此,都具有评注功能,作用的范围也都是整个命题。二者差异仅体现在具体功能上:一般来说,评注者主动给出建议的,"不妨"倾向于居前;评注者对相关的建议或情况作出表态的,"不妨"倾向于居后。居前还是居后,与评注者要突出、强化的信息焦点不同有关。3)"不妨A"在句中是充当高层谓语;"不妨B"则本身就充当句子的谓语。"不妨"应定性为评注性动词。4)现代汉语中存在着一批类似"不妨"的评注性动词。5)现代汉语的动词从语义的角度应重新作分类,可取消"能愿动词(助动词)"小类,将传统所列表示可能和必要性的归进本文所讨论的评注性动词小类中;将表示意愿的归到心理动词小类中。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系;
【关键词】: “不妨” 评注性动词 信息焦点 高层谓语 动词分类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不妨”是现代汉语的常用词,对外汉语教材一般标注为“副词”。课堂上,我们告知学生,“不妨试试”(本文码化为“(X)不妨Y”,简称A式)还有另一种表达方式“试试也不妨”(本文码化为“(X)Y也不妨”,简称B式)。有留学生提出,B式的“不妨”也是副词吗?由此引发了笔者对此问题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姚小鹏;姚双云;;“不妨”的演化历程与功能扩展[J];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04期
2 周有斌;邵敬敏;;汉语心理动词及其句型[J];语文研究;1993年03期
3 王健慈;;汉语评判动词的语义类[J];中国语文;1997年06期
4 陆俭明;现代汉语副词独用刍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年02期
5 乐耀;;汉语中表达建议的主观性标记词“最好”[J];语言科学;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祁庆倩;;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内部时间结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9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柳国栋;;《论语》重叠词略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田长生;;浅谈《论语》中的复叠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周小婕;;数词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安琛;;重叠式动补短语的句法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星;;汉英定语语序的对比分析及其相关问题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旷金辉;汉英名词前置修饰语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严伟剑;疑问代词“怎么”“怎样”“怎么样”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王冰;《红楼梦》中茶”相关行为映射译者风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董秀芳;“是”的进一步语法化:由虚词到词内成分[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2 彭睿;;构式语法化的机制和后果——以“从而”、“以及”和“极其”的演变为例[J];汉语学报;2007年03期
3 宗守云;“倒是”转折句的语义模式[J];汉语学习;2001年01期
4 李晋霞;;“好”的语法化与主观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1期
5 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1期
6 吴福祥;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进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1期
7 沈家煊;;如何处置“处置式”?——论把字句的主观性[J];中国语文;2002年05期
8 沈家煊;;复句三域“行、知、言”[J];中国语文;2003年03期
9 张谊生;副词的篇章连接功能[J];语言研究;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寿忠;;试论语言运用的准确性问题[J];昌潍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2 李战子;通过篇章重音把握信息焦点[J];外语研究;1996年03期
3 姬少军;;韩礼德的调组信息焦点理论及讨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4 鲁晓琨;;焦点标记“来”[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2期
5 刘鑫民;焦点、焦点的分布和焦点化[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6 周韧;焦点理论下的北京话“一+名”格式分析——兼论普通话中两类数量结构[J];汉语学习;2005年05期
7 蒯振华;;信息焦点研究的语用视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王跃平;;试论语用预设与认知语境、特殊会话隐涵、信息焦点的关系[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吕叔湘;推荐一本实用而有学术价值的教学语法书——《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序[J];汉语学习;1983年05期
10 孙维张;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同一性”原则[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利红;;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几点新思考[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唐厚广;;语言与逻辑问题探索[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3 姚婷;;衔接语“看起来”的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亢世勇;李毅;孙道功;张楠;;汉语系统语料库的建设与词典编纂[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研究的新趋势、新思考——第五届国际对比语言学大会述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张飞鹏;;“一语二文”仍须努力[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7 刘倩;;论“X子”和“X儿”的同与异[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8 詹人凤;;说领属关系[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邵敬敏;“进口汽车”的歧解[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2 刘丹邋刘颖;“另类词汇”有点怪,老网民都看不懂[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3 胡明扬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之大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王国林;生造词语何时休[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5 朱俊玄 商务印书馆;《语法分析讲稿》:方法与问题并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珊;基于概念语义的言说动词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玛琳娜·吉布拉泽;现代汉语疑问代词的多视角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姜红;与陈述、指称相关的现代汉语语法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吴晓芳;张斌语法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许剑宇;《佛本行集经》定中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费惠彬;汉日话题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潘泰;现代汉语移动义动词的句法语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龙海平;已然义“是……的”类句式的多角度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黄婉梅;黎氏语法体系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10 钟华;现代汉语焦点表现手段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丽;《大唐西域记》动词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2 丁成程;关于中日语中态度动词的对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王佩琳;述补结构VA信息焦点的参照关联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4 王丽晗;留学生习得汉语方向动词的偏误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5 高丽;汉语放置动词的句法语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郑源;《庄子》单音节同义动词辨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廖炜;《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动词配例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8 肖钢;几部通行现代汉语教材语法部分的比较分析[D];延边大学;2003年
9 韦庆芬;现代汉语叫喊类动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世杰;从信息结构的视角看翻译[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59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559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