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思巴字拼写系统中的“影、疑、喻”三母
本文关键词:八思巴字拼写系统中的“影、疑、喻”三母
更多相关文章: 八思巴字 韵母 零声母 蒙古字韵 拼写形式 三十六字母 分立 系统 汉语声母 元代汉语
【摘要】:元代汉语声母"影、幺、疑、鱼、喻"的分立是近代语音史上的焦点问题。有些学者主张其分立是由于后接韵母洪细的不同造成的,本文则认为这种现象源于八思巴字拼写系统,是八思巴字系统区别等第的一种表现手段。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八思巴字 韵母 零声母 蒙古字韵 拼写形式 三十六字母 分立 系统 汉语声母 元代汉语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元代汉语音系研究:基于八思巴字文献资料》(批准号09BYY037) 中国博士后第四十五批面上资助基金(编号:20090450511) “中国社会科学院特殊学科建设项目:八思巴字学科”(主持人:照那斯图)项目资助
【分类号】:H114
【正文快照】: 一诸家看法在元代汉语韵书《占今韵会举要》(以下简称《韵会》)及其所载《礼部韵略七音三十六母通考》(以下简称《通考》)中将传统三十六字母的影、疑、喻、匣诸母全都一分为二,①从而出现了元代特有的“么、鱼、合”三母。《蒙古字韵》(以下简称《字韵》)分类亦然。②关于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照那斯图;;八思巴字中的零声母符号[J];民族语文;1989年02期
2 聂鸿音;回鹘文《玄奘传》中的汉字古音[J];民族语文;199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耐思;;汉语影、幺、鱼、喻的八思巴字译音[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建国;湘语果摄字的历史层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赵芸;;“等”的性质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3 曹强;王玉鼎;;古疑影母在海原方言中的演变[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王艳华;;《韵表》浊上变去情况研究——词汇扩散理论的又一力证[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5 马君花;;中古入声韵在《资治通鉴音注》中的演变[J];北方语言论丛;2011年00期
6 马君花;;中古入声韵在《资治通鉴音注》中的演变[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王思齐;;《西游记》近体诗、词[-m][-n]韵尾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曹祝兵;;《词林韵释》中疑母字变化情况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孔永;;《中州全韵》声调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夏中易;;论入声韵音节声调的演变——《入声论》之十三[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进安;;《韵学集成》与《古今韵会举要》的关系[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进安;;论韵书编纂中对“旧韵”的传承——以《韵学集成》和《洪武正韵》为例[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甯忌浮;;重读《蒙古字韵》[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九、十合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秦曰龙;清抄本《五音通韵》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阮大瞿越(Nguy(?)n (?)i C(?) Vi(?)t;十七世纪越南汉字音(A类)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4 芦兰花;湟水流域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越川;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贡贵训;安徽淮河流域方言语音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邸宏香;《辨音纂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孙伯君;宋元史籍中的女真语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崔淑慧;山西北区方言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10 周赛红;湘方言音韵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相晋;濮阳县方言语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张艳华;《四声通解》今俗音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林文;《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多音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郝新泽;《同音字辨》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谢建娘;王植《韵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蔡晓娟;《洪武正韵》多音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林一鸣;《字学指南》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孟威;一、二、三、四等的来源、特点与演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晓娟;临沂方言零声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柯建林;清孙PX《尔雅直音》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照那斯图;;论八思巴字[J];民族语文;198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照那斯图;;论八思巴字[J];民族语文;1980年01期
2 孙慰祖;八思巴字私印述略[J];南方文物;1996年03期
3 照那斯图,宣德五;训民正音和八思巴字的关系探究──正音字母来源揭示[J];民族语文;2001年03期
4 松井太(Matsui dai) ,晓克;八思巴字的制定——蒙古的文字政策[J];蒙古学信息;2002年02期
5 照那斯图;一种从八思巴字脱胎而来的文字[J];民族语文;2003年02期
6 金欣欣;八思巴字的性质及其与汉字的关系[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杨耐思;;八思巴字汉语译写中的一个特例[J];语言科学;2004年04期
8 尚朴斋;;《八思巴字与元代汉语》增订本评介[J];考古;2005年06期
9 照那斯图;胡鸿雁;;新发现三份八思巴字碑刻资料[J];民族语文;2009年06期
10 ;记元大都发现的八思巴字文物[J];考古;197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苏鲁格;张双福;;八思巴字研究管窥[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2 杨耐思;;八思巴字汉语声类考[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C];1993年
3 松儒布;;介绍两份八思巴字文献[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4 照那斯图;杨耐思;;八思巴字[A];中国民族古文字[C];1982年
5 照那斯图;杨耐思;;八思巴字研究[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6 杨耐思;;汉语影、幺、鱼、喻的八思巴字译音[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7 蔡美彪;;元代道观八思巴字刻石集释[A];蒙古史研究(第五辑)[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邸永君;《训民正音》曾受八思巴字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记者史迅;八思巴字研究出新成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贺其叶勒图 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馆长;八思巴字文物的鉴别与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邸永君;独具慧眼解汗青[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闻铮;优秀项目是一字字“磨”出来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元代档案中有关西藏归属问题的档案[N];中国档案报;2009年
,本文编号:789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89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