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X(X)”构式多角度考察
发布时间:2017-09-06 18:29
本文关键词:“小X(X)”构式多角度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小X(X)”构式 主观呈现 话语功能 语用特征 构式成因
【摘要】:“小X(X)”作为一种构式,无论虚拟网络环境,还是日常会话,亦或电视媒体中访谈类、综艺类节目,其出现频率有越来越高之势。“小X(X)”包括“小+N”、“小+V”、“小+A”三类情形,与以往的语义、语法研究不同,笔者以构式语法作为理论基础,并借鉴参考近年来专家与学者对“小的语义演变”、“大、小的对称考察”、“小字结构的探析”等方面的成果,对创新使用的新语言现象“小+X(X)”结构作深入分析。 本文主体涵盖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选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理论基础、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是构式“小X(X)”及其构式义解析。分别对研究对象“小+N”、“小+V”、“小+A”做了范围界定,并且对各个构式呈现的构式义进行了解释。 第三部分是构式“小X(X)”的主观呈现。“小X(X)”构式所呈现的实际上就是说话者在一定场景中对所述对象在心理扫描之后识解它并实现从客观轴跳跃到主观轴的过程。 第四部分是构式“小X(X)”的话语功能及其语用特点。一方面阐述了描写性、评价性、放大性、缩小性等话语功能在构式中的体现,一方面解释了难以替代性、标新立异性、含蓄、委婉、谦虚性、经济实用性等语用特征。 第五部分是构式成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孕育、网络搭建平台、言语使用者推动以及“小”的多义性与搭配能产性的语言自身原因。 第六部分是余论,总结了本文主要内容,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并分析了本文不足。
【关键词】:“小X(X)”构式 主观呈现 话语功能 语用特征 构式成因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录7-9
- 1. 绪论9-15
-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9-10
- 1.2 研究现状述评10-12
- 1.3 理论基础简述12-13
- 1.4 本文考察的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13-15
- 2. 构式“小+X(X)”及其构式义解析15-24
- 2.1 构式“小+N”16-19
- 2.1.1 何为构式“小+N”16-17
- 2.1.2 构式“小+N”及其构式义解析17-19
- 2.2 构式“小+V”19-21
- 2.2.1 何为构式“小+V”19-20
- 2.2.2 构式“小+V”及其构式义解析20-21
- 2.3 构式“小+A”21-24
- 2.3.1 何为构式“小+A"21-22
- 2.3.2 构式“小+A”及其构式义解析22-24
- 3. 构式“小+X(X)”的构式义识解及主观呈现24-34
- 3.1 构式“小+X(X)”的构式义识解24-26
- 3.2 构式“小+X(X)”的主观呈现26-34
- 3.2.1 “小”的主观性26-27
- 3.2.2 构式“小+X(X)”中“X”的准入情况27-34
- 4. 构式“小+X(X)”的话语功能及其语用特点34-41
- 4.1 话语功能34-36
- 4.1.1 描写性与评价性34-35
- 4.1.2 放大性与缩小性35-36
- 4.2 构式“小+X(X)”的语用特征36-41
- 4.2.1 难以替代性37
- 4.2.2 标新立异性37-38
- 4.2.3 含蓄、委婉、谦虚性38-39
- 4.2.4 经济实用性39-41
- 5. 构式“小X(X)”成因探究41-48
- 5.1. 社会环境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41-42
- 5.2 网络迅速发展为新语言现象提供平台42-43
- 5.3 语言使用者是新语言现象悄然蔓延的助推剂43-45
- 5.4 “小”的多义性及其组合能产性45-48
- 6. 余论48-50
- 6.1 观点小结48
- 6.2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48-50
- 参考文献50-52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52-53
- 致谢53-54
- 附录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洵;孙志芬;;论“小+谓词(词组)”结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04期
2 曾春英;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俄语口语简略现象[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邢福义;形容词动态化的趋向态模式[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4 董秀英;;非N式“小N”结构的构成理据[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王寅;;汉语“副名构造”的认知构造语法分析法——基于“压制、突显、传承、整合”的角度[J];外国语文;2009年04期
6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7 向明友;论言语配置的新经济原则[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5期
8 李艳霞;;语言与时尚——“小”字新用折射出的审美与价值取向[J];文教资料;2006年21期
9 成葩;;浅谈“小+形容词”的新用法[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9期
10 盖瑞雪;;网络流行语“小+A”结构的认知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年05期
,本文编号:8047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04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