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近代汉语“丢弃”义常用词的历时演变与地域分布

发布时间:2017-09-09 23:46

  本文关键词:近代汉语“丢弃”义常用词的历时演变与地域分布


  更多相关文章: “丢弃”义动词 历时演变 地域分布


【摘要】:"丢弃"义动词"丢"、"撂(撩)"、"扔"产生于近代汉语不同时期,在近代汉语及现代汉语中有着不同的表现。本文讨论了它们的产生和发展,根据近代文献统计数据以及现代汉语方言情况,揭示了近代汉语时期尤其是明清时期三者的消长动态及其地域分布特点。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基地 清华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丢弃”义动词 历时演变 地域分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代汉语常用词词库与常用词历史演变研究”(项目编号:11&ZD125)
【分类号】:H134
【正文快照】: 兼表“投掷”、“抛弃”两义,上古汉语多用“投”(蒋绍愚2006),中古时期多用“掷”,唐代开始多见“抛”,宋代以后主要用“丢”,明清“撂(撩)”和“扔”先后兴起,现代汉语多用“扔”。蒋绍愚(2006)运用“概念要素分析法”全面分析了“投”的词义系统,认为“投”、“掷”、“抛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晓艳;;时间连接成分的历时演变和产生方式[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05期

2 朱霞;;“有”字的虚化历程[J];语文学刊;2008年20期

3 陈卓;;《古代汉语词汇学》指瑕——仅论汉语“词义的缩小”[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4 郑丽;;法律语言介词历时演变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王天佑;;“与其”句式历时演变的规律及诱因[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梁冬青;“鼎”“镌”“锅”的历时演变及其在现代方言中的地理分布[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04期

7 李宗江;;副词“倒”及相关副词的语义功能和历时演变[J];汉语学报;2005年02期

8 力量;肖应平;;“得”的语法化动因和机制[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9 邓享璋;;闽中方言与客家方言的关系词[J];龙岩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林运运;;“把”的语法化过程及其机制[J];南方论刊;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惠;余桂林;;华语教材用字的地域分布与频率统计——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中国大陆对比[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胡士云;;说“爷”和“爹”[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3 苏金智;;台港和大陆词语差异的原因、模式及其对策[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4 李韧之;;拓扑学理论框架下英汉语言模态的比较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绍麒;姜岚;张文峰;侯仁魁;;胶东半岛方言电子语音语料库的研制与方言电子语音词典编纂[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邹仁;;“了”、“却”的语法化以及“了”、“却”的替换[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沈叶露;释“叶”与“ST”[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2 奇云;“语言生态”拉响“红色警报”[N];中国审计报;2003年

3 和 详;国际公约“提请”保护语言多样性[N];大众科技报;2003年

4 刘丹青;开采民族语言研究“宝矿”[N];中华读书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萍;湘西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徐朝红;中古汉译佛经连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燕来;兰银官话语音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4 田春来;《祖堂集》介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纪梅;汉语常用单音动词带宾情况的历时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庆庆;近代汉语几组常用词演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芳;几组趋向动词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丽;汉语转折范畴的历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陈永莉;汉语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的语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红;“穿着”类动词的历时演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蒋静;从“来/去”的历时演变看连词功能的产生[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爽;近代汉语中指示代词“这/那”组合形式的历时演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琴;“责怪”类动词的历时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柯西钢;白河城关话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董欣胜;《_Z音妙悟》音系及其流变[D];厦门大学;2006年

7 潘亮;“被”字句语用意义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赵明慧;动词后时量成分与名词宾语的顺序及其演变考察[D];南昌大学;2007年

9 陈云香;汉语“个”的语法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玉代;“背负”类词汇历时演变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23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23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1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