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士”及其对外文化教学探究
发布时间:2017-09-15 23:29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士”及其对外文化教学探究
【摘要】:“隐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形象之一。它是理想人格的典范,承担着公众的价值期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探讨了关于“隐士”的两种认知方式:“隐士”原型认知和“隐士”群像认知。“隐士”原型具有虔诚归依山水、坚决隐逸不仕、自觉以道自任三个特点。而“隐士”群像具有“隐”的形式多样化、“士”的内涵多元化和仕隐行为复杂化三个特点。“隐士”群像的复杂性及其原型的深刻性这两大特点决定了“隐士”文化对外教学中应循序渐进的要求。对外“隐士”文化教学应以“隐士”原型为基础,建立起图示画面,让学生能够进行直接的感知,之后才能建立起对“隐士”语义的系统认知。最后应让学生学会审美赏析,从而对“隐士”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自觉的体认。这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在学生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还应引导他们对各国间不同的“隐士”文化作出简单的比对。
【关键词】:“隐士” 文化 原型 审美 对外汉语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7
- 绪论7-13
- 第一节 研究成果综述7-11
- 第二节 本文的选题意义及写作思路11-13
- 第一章 关于“隐士”的两种认知13-17
- 第一节 关于“隐士”原型的认知13-14
- 第二节 关于“隐士”群像的认知14-17
- 第二章 “隐士”原型的特点17-21
- 第一节 虔心归依山水17-18
- 第二节 坚决隐逸不仕18-19
- 第三节 自觉以道自任19-21
- 第三章 “隐士”群像的特点21-29
- 第一节 “隐”的形式多样化21-22
- 第二节 “士”的内涵多元化22-25
- 第三节 仕隐行为复杂化25-29
- 第四章 关于“隐士”的审美赏析29-41
- 第一节 “隐士”行为不同流俗之美29-33
- 第二节 “隐士”道德近乎天人之美33-35
- 第三节 “隐士”文学温情诗意之美35-39
- 第四节 “隐士”文化兼收并蓄之美39-41
- 第五章 关于“隐士”文化的对外教学41-45
- 第一节 “隐士”文化初级阶段的教学41-42
- 第二节 “隐士”文化中高级阶段的教学42-45
- 第六章 结论45-47
-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观点45
- 第二节 本文的不足之处45-47
- 附录147-55
- 附录255-63
- 参考文献63-67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就67-69
- 致谢69-71
- 个人简历71-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晁福林;论庄子后学的悲剧意识——《庄子·让王》篇探索[J];河北学刊;2003年01期
2 陈鹏程;;试论先秦文学中隐士意象的文化意蕴[J];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陈昌宁;鱼与渔,仕与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4 商原李刚;“士”的二重性与道家隐逸哲学[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4期
5 杨倩;;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J];文学教育(中);2013年02期
,本文编号:859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59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