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方言虚词
本文关键词:建水方言虚词
【摘要】: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建水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区滇东南方言片。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结合“三个平面”和“两个三角”的语法研究理论,对建水方言中的各类虚词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和分析。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引言中介绍了建水县的人文历史和地理环境,回顾了建水方言研究的历史现状,指出了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目的、意义、内容、方法、语料来源和体例说明。 第二部分,对建水方言各类虚词进行描写。建水方言中的虚词可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叹词、助词、拟声词、叹词六大类。在充分占有建水方言虚词语料的基础上,每章采用适合建水方言各类虚词的分类方法,并且重点对建水方言与普通话中有区别的虚词,从语义特征、句法分布、语用考察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还注重与普通话中对应的虚词进行对比。 第三部分,结语。此部分是总结建水方言虚词的特点,并提出文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建水方言 建水方言虚词 语义特征 句法分布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7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10
- 引言10-15
- 一、建水及建水方言10-12
-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及内容、意义12-14
-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及语料来源14
- 四、体例说明14-15
- 第一章 副词15-48
- 第一节 程度副词15-24
- 一、老实[l(?)~(33)s~(53)]16-18
- 二、满[ma~(33)]18-19
- 三、其酿[t(?)~(53)nia~(31)]/成酿[ts~hε~(53)nia~(31)]19-21
- 四、趁儿尼[ts~h(?)r~(33)ni~(44)]21-22
- 五、很尼[x(?)~(33)ni~(44)]22-24
- 第二节 时间频率副词24-30
- 一、尽[t(?)~(33)25-28
- 二、一日[i~(44)z~(33)]28-29
- 三、跟尼[k(?)~(44)ni~(44)]29
- 四、下下[xa~3xa~329-30
- 第三节 否定副词30-34
- 一、Z裑p(?)~(31)]31
- 二、没得[mi~(53)tei~(53)]31-32
- 三、备[pei~(31)]32-33
- 四、不消儿[pu~(31)(?)i(?)r~(44)]33-34
- 第四节 范围副词34-38
- 一、将尼[t(?)ia~(44)ni~(44)]35-36
- 二、单[ta~(44)]36-38
- 第五节 情态副词38-41
- 一、出力[tsu~(44)li~(31)]38-40
- 二、丁工[ti~(44)koη~(44)]40-41
- 三、霸意[pa~(31)i~(31)]41
- 第六节 语气副词41-48
- 一、到底[ta~(31)ti~(33)]42-43
- 二、硬[(?)~(31)/硬是[(?)~(31)si~(31)]43
- 三、格[kei~(33)]43-45
- 四、生[s(?)~(44)]45-46
- 五、象[(?)ia~(31)]46-48
- 第二章 介词48-59
- 第一节 引进时间处所的介词49-52
- 一、从比[ts~hoη~(53)pi~(33)]走比[ts(?)~(33)pi~(33)]49-50
- 二、在[ts(?)~(31)]/[l(?)~(31)]50-51
- 三、通[t~hoη~(44)]51-52
- 第二节 引进施事受事的介词52-56
- 一、着[tso~(53)]52-53
- 二、挨[(?)~(44)/掺[ts~ha~(44)]53-54
- 三、给[kei~?(33)54-56
- 第三节 引进关涉对象的介词56-59
- 一、挨156-57
- 二、挨257-58
- 三、挨358-59
- 第三章 连词59-69
- 第一节 联合连词59-63
- 一、挨[(?)~(44)]60-61
- 二、不消儿说[pu~(31)(?)i(?)r~(31)so~(44)]/Z阉礫p(?)~(31)so~(44)]61-62
- 三、V準荹me~(44)s~(31)]62-63
- 第二节 偏正连词63-69
- 一、随[(?io~(53))64
- 二、就算是[t(?)i~3 sua~(31) s~(31)]64
- 三、要是[ia~(31)s~(31)]64-66
- 四、接Up[t(?)i~(44)lo~(44)66
- 五、只消儿[tsi~(33)(?)i(?)r~(44)66-69
- 第四章 助词69-86
- 第一节 结构助词69-72
- 一、尼[ni~(44)]69-71
- 二、得[tei~(53)]71-72
- 第二节 动态助词72-74
- 一、着[lo~(44)]/[tso~(53)]72
- 二、了[l(?)~(31)]/[la~(33)72-73
- 三、过[kuo~(31)73-74
- 第三节 语气助词74-86
- 一、V淸mei~(44)]75-77
- 二、嘎[k(?)~(53)]/[ka~(31)]77-78
- 三、蛮[ma~(31)]78-80
- 四、哈[xa~(22)]80
- 五、哏[x(?)~(33)]80-81
- 六、囔[na~(44)]81-82
- 七、是[s(?)~3]82
- 八、说[so~(31)]82-83
- 九、盒儿[x(?)r~(31)]83-84
- 十、咯[lo~(31)]84
- 十一、呢[nei~(44)]84-85
- 十二、的儿[t(?)r~(44)]85-86
- 第五章 叹词86-91
- 第一节 表情叹词86-89
- 一、唛[m(?)~(33)]87
- 二、哦[(?)~3]87
- 三、美[me~(33)]87-88
- 四、哦哟[(?)~(53)io~(53)]88
- 五、U黐mo~(44)]88
- 六、哒[tɑ~(33)]88-89
- 第二节 表意叹词89-91
- 一、吼[x(?)u~(33)]89
- 二、喂[ve~(53)]89
- 三、哈[xa~(33)]89-90
- 四、嘘[~(?)i~(44)]90
- 五、喏[no~(44)]90-91
- 第六章 拟声词91-102
- 第一节 拟声词的分类91-98
- 一、关于人的拟声词92-95
- 二、关于动物的拟声词95-96
- 三、关于自然现象的拟声词96-97
- 四、关于事物的拟声词97-98
- 第二节 拟声词分析98-102
- 一、音节结构格式98-100
- 二、句法功能100-102
- 结语102-104
- 参考文献104-106
- 附录一106-108
- 一、声母106
- 二、韵母106-107
- 三、声调107-108
- 附录二108-109
- 附录三109-11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113-114
- 致谢11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足云;“是……的”句式的比较与系统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张小燕;普通话上声变调与轻声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周晓维;;《好逑传》总括副词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4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黄婉梅;表处所的“在Np”的语义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张定;;枞阳方言被动标记“着”的历史来源及其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家宁;林哲;;谈外来词的汉化处理[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郭锐;;语义等值和汉语虚词的意义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3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4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5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6 郑述谱;;语言单位与词典的类型及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刘建梅;;关于编纂外向型汉外字典的设想[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田野;;北京话强调焦点句音量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879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79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