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汉语”视野下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口语教学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19:41
本文关键词:“组合汉语”视野下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口语教学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组合生成 话题嵌套 篇章重组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口语教学 教学设计
【摘要】:“组合汉语”是吕必松在“字本位”基础上,以提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效率为目的而创立的新概念。在本研究中,笔者试图寻找组合汉语理论与国内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衔接点,并推广到国际汉语教学实践中,从“组合生成”的角度提出了语言要素组合、话题嵌套组合和篇章重组这三种口语教学设计思路,以安徽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初级三班外国留学生和智利麦哲伦大学附属中学孔子课堂的智利中学生为教学对象,在目的语环境和非目的语环境下分别结合相关教材和学生特点进行汉语口语教学设计,并运用了问卷、访谈、观察、统计的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价。研究的结论是,采用组合汉语理论,利用“组合生成”进行汉语口语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率和汉语口语水平,从而论证了组合汉语理论指导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口语教学的可行性。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缘起,说明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组合生成”口语教学路子和分析框架。 第二章介绍了组合汉语理论形成的背景和发展脉络,并对汉语口语教学法和教学设计这一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作了梳理。笔者认为,之前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口语教学的研究没有自觉地、有意识地在“字本位”的框架中进行,更没有运用“字本位”背景下新的教学理论成果作创新性探索,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笔者提出“组合生成”口语教学设计路子。 在第三章和第四章,笔者分别从目的语环境(安徽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和非目的语环境(麦哲伦大学附属中学孔子课堂)两个角度,针对国内留学生和智利中学生汉语口语教学,从语言要素组合、话题嵌套组合和篇章重组三个方面系统地提出教学设计方案,并通过课堂记录、评价调查等方式验证“组合生成”口语教学方法的成效。研究表明:“组合生成”的口语教学设计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在汉语课堂上的注意率和参与度,以及口语表达上的准确度,并在词汇教学方面有尤为突出的高效率特点,还可以帮助初级阶段学生初步树立语体意识,使得他们的表达在流畅度、准确性等方面有很大提升。 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语。笔者对比分析了两种环境下“组合生成”口语教学试验,得出了共同的结论,也发现两种教学试验在环节分配、效果明显程度和推广可行性三个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最后对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结论进行总结,对本文出现的不足进行说明,并对组合汉语理论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口语教学的结合研究提出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组合生成 话题嵌套 篇章重组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口语教学 教学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引言9-13
- 1.1 选题缘由9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9-10
- 1.2.1 研究目的9-10
- 1.2.2 研究意义10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0-11
- 1.3.1 研究内容10
- 1.3.2 研究方法10-11
- 1.4 “组合生成”口语教学路子和分析框架11-13
- 第二章 组合汉语理论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口语教学研究综述13-19
- 2.1 组合汉语理论的发展脉络13-15
- 2.1.1 “字本位”的回归和汉语学界的字本位研究13-14
- 2.1.2 对外汉语学界的字本位研究和吕必松的组合汉语理论14-15
- 2.2 关于口语教学法和教学设计的探讨15-18
- 2.2.1 探讨文化因素在口语教学中的地位16
- 2.2.2 探讨多媒体技术在口语教学中的运用16-17
- 2.2.3 针对对外汉语学习阶段提出教学思路17
- 2.2.4 理论与教学设计相结合17-18
- 2.3 小结18-19
- 第三章 目的语环境下的“组合生成”口语教学设计及教学效果分析——以安大国教院初级三班口语教学设计为例19-32
- 3.1 “组合生成”思路下《汉语口语教程》第三课的教学方案设计19-25
- 3.1.1 语言要素组合教学19-22
- 3.1.2 话题嵌套组合教学22-23
- 3.1.3 篇章重组教学23-25
- 3.2 目的语环境下组合汉语教学效果分析25-32
- 3.2.1 两组对话材料分析26-29
- 3.2.2 课堂检核观察表数据分析29-31
- 3.2.3 小结31-32
- 第四章 非目的语环境下的“组合生成”口语教学设计及教学效果分析——以智利中学汉语口语教学设计为例32-49
- 4.1 智利中学及孔子课堂的汉语教学现状32-36
- 4.1.1 智利各地中学汉语口语教学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33-35
- 4.1.2 麦哲伦大学附属中学孔子课堂历年汉语口语教学及现状调查35-36
- 4.2 麦哲伦大学附属中学孔子课堂汉语口语教学设计36-43
- 4.2.1 语言要素组合教学37-39
- 4.2.2 话题嵌套组合教学39-41
- 4.2.3 篇章重组教学41-43
- 4.3 麦哲伦大学附属中学孔子课堂组合汉语口语教学效果评价43-49
- 4.3.1 学生课堂注意力和行为对比观察43-46
- 4.3.2 智利赛区中学生汉语桥比赛评分收集分析46-47
- 4.3.3 小结47-49
- 第五章 结语49-52
- 5.1 两种环境下“组合生成”口语教学试验的对比分析49-50
- 5.2 结论50
- 5.3 不足之处和研究展望50-52
- 参考文献52-55
- 附录一 调查问卷55-57
- 附录二 学生汉语桥演讲稿57-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必松;汉语教学路子研究刍议[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孙宁宁;支架式教学法及其在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陈作宏;;多媒体在对外汉语高级口语教学中的运用[J];民族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4 江傲霜;对外汉语高级阶段口语教学浅析[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5 孙海丽;对外汉语初级阶段口语教学浅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徐通锵;;“字”和汉语的句法结构[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2期
7 徐通锵;;“字”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兼评汉语研究中的“印欧语的眼光”[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3期
8 王若江;;由法国“字本位”汉语教材引发的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3期
9 赵金铭;;魏建功先生在朝鲜教汉语和在台湾推广国语的贡献[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3期
10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法回视与再认识[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2期
,本文编号:883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83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