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异化译文的可接受性
本文关键词:论异化译文的可接受性
【摘要】: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是两种翻译策略。如何避免异化过度,是学者们关心的话题。从译文可接受性的概念入手,对异化和伪异化进行界定,认为异化是可接受的,而伪异化是不可接受的。通过深入分析评判异化译文可接受性的主要参考因素:读者对象、文化因素和可理解性,得出如下结论:异化译文的可接受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具有动态性特点,会因人因时而异。研究异化译文可接受性可为异化翻译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归化翻译 异化翻译 异化译文 译文可接受性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英语变体和文化认同:基于汉英翻译的中国英语研究”(13YJA740071)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有意文化误译可接受性研究”(12YY19)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高校外国语言教学研究专项课题(12WW307)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异化翻译可接受性研究”(YY1306) 江西财经大学重点课题“汉英翻译可接受性研究”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一、引言及相关文献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是两种翻译策略。1813年,德国古典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在《翻译的方法》中提出,翻译的途径“只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1]1995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思永;王慧敏;;归化还是异化——谈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若干因素[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2 陶友兰;;从接受理论角度看古诗英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J];外语学刊;2006年01期
3 胡安江;文本的意义空白与不确定性——兼谈文学翻译的审美效果[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张智中;异化·归化·等化·恶化[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孙致礼;翻译中的“伪异化”现象[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王东风;翻译文学的文化地位与译者的文化态度[J];中国翻译;2000年04期
7 孙会军,郑庆珠;译论研究中的文化转向[J];中国翻译;2000年05期
8 林克难;翻译研究:从规范走向描写[J];中国翻译;2001年06期
9 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年01期
10 孟建钢;关于翻译原则二重性的最佳关联性解释[J];中国翻译;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王娟;翻译研究中的历时描写[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邱文生;语境与文化意象的理解和传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赵诚;通天塔里的镣铐舞者——也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程永生;;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6 李书琴;钱宏;;试论全球化语境下文化典籍翻译策略之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朱明胜;略论归化翻译与文化意象的缺失[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张杰;;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的鲁迅异化翻译理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刘惠琴;;英汉常见动物习语的文化差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孙为群;汉英亲属称谓词的翻译方法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蓉;;从顺应论看中国宋词《虞美人》译文比较[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傅维贤;;对比与双语词典[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邱文生;;文化词语翻译的意象构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涂秀青;;也谈中国英语的标准问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周黎;;析交际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的文化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林晶;;从系统功能语法看中英法律语言的异同[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锡纯;;从“龙”的翻译看国俗词语的英译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李宁;;从“Friends”的中文字幕翻译浅谈英文影视作品对白的翻译原则[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徐琴;;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及翻译对策[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许洁;;论汉译日中归化与异化的策略——以中国电影片名的日文翻译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吴越民;中美报纸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常欣;中国大学生英语句子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8 周小玲;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单平;《孟子》三种英译本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谭晓丽;和而不同—安乐哲儒学典籍合作英译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洁;赛、沙《水浒传》英译本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对比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曹二玲;图画故事书翻译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朱莹;旅游宣传手册翻译中的隐喻、转喻及其表达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翁元达;从言语外知识的角度浅谈口译中的理解障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婷婷;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分析林译《浮生六记》的翻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彭静;语篇翻译中的衔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姚雅宁;汉语“玉”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石径;口译员视角的归化与异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王晓东;口译中的灵活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明;英汉诗歌翻译中的文化因素[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2 朱健平;归化与异化:研究视点的转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张沛;仿真之境:文学文本的隐喻生存形态[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蒋元元;浅谈异化与归化的选择[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高嘉正;吃透原诗——古诗英译的首要之举[J];上海科技翻译;1999年04期
6 黄忠廉,李亚舒;论翻译策略系统[J];上海科技翻译;2003年04期
7 张智中;“优势竞赛论”本质透析[J];外语教学;2004年06期
8 金杽;论等效翻译[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年04期
9 孙致礼;文化与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11期
10 孟建钢;关联性·翻译标准·翻译解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春泉;;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及归化和异化应对策略研究(英文)[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赵博;;归化和异化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J];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3 张庚为;;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4 姜智慧;;异化翻译与文化形象的保存——浙江省博物馆“文化介绍”的翻译研究[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滕严;;翻译中的文化因素[J];黑河学刊;2006年02期
6 张丽丽;;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J];文教资料;2008年05期
7 单文波;;对归化和异化之争的再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魏李隼;;论模因论与文化翻译的关系[J];丽水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童敏君;;浅谈儿童文学的特点及其翻译原则[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钟文秀;;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J];才智;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松龄;;隐喻构建基本要素及其与隐喻理解效果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何南林;;汉英语反事实推理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杨山青;;文化构建语境下归化与异化的共存[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4 贺显斌;;韦努蒂翻译理论的局限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孙红梅;;国内翻译界归化和异化研究十年(1997-2007):回顾与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董琳;;唐诗翻译与中西文化差异的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邓时忠;;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再思考[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彭菲;;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社交语用失误的文化因素[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罗青松;;试论定向汉语教材编写的环境文化因素[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崔延虎;;双语教学与双语教育的教育人类学审视[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一帆;韦努蒂解构主义的异化翻译策略及在中西语境下的两种文化立场[N];中华读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蔡平;文化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雪明;制衡·融合·阻抗[D];复旦大学;2008年
3 封一函;结构与解构:从乔姆斯基到韦努蒂[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蒋童;从异化翻译的确立到存异伦理的解构:劳伦斯·韦努蒂翻译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宝权;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语言测试的接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迟庆立;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多译本互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王美玲;对外汉语文化语用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晓彤;影响汉语请求言语行为的社会变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海燕;归化与异化翻译中的文化因素[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秦秋福;论异化翻译[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3 姜菡;数字模糊性及其翻译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邵明;全球化背景下的异化翻译[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5 袁军;从规范论的角度看翻译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晴;解构主义视阈下劳伦斯·韦努蒂异化翻译策略的分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彭欢;中国的外国文学翻译的汉语句法异化现象[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吕莹莹;从文化融合的角度看翻译的异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何萍;文化视角下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的结合[D];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
10 李卫民;异化—传播中华文化的有效翻译策略[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88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88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