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视阈下的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本文关键词:多学科视阈下的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摘要】: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除具备一般教育规律外,还具有少数民族教育规律和特色,因此,研究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必须从民族语言学、语言心理学、教育学、社会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视阈入手,在不同的学科理论支撑下,以新疆的客观区情为基础,探寻适合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理论与方法,以此避免就双语教育研究双语教育的局限性。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多学科视阈 少数民族 双语教育
【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和田地区双语教育成效调查及对策研究”(10BJYX117)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心重点项目“人文应用型维吾尔语专业双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040412B03)
【分类号】:H2;H102
【正文快照】: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除具备一般教育规律外,还独具少数民族教育规律和特色。本文拟从民族语言学、语言心理学、教育学、社会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等几个重点相关领域,探寻支撑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理论基础。一、民族语言学视阈下的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1.从语言和民族的关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艳娟;;论王蒙小说中詈语的存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庞铮;;从语言变异看当代社会心理的特征[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黄慧敏;;让人欢喜让人忧——娱乐新闻词语运用面面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戴俊霞;“字”与外来概念的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陈锋;;两性话语差异和礼貌策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吴燕琼;;当代汉语新词语中的英语缩略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况新华;熊晓莉;;社会科学术语译名规范化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张娟;;汉字的民族认同性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9 宋贝贝;路艳梅;;论网络语言及其规范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10 史良玉;;网络语言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明堂;;To Diversify or to Assimilate—Speculating 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段满福;;英语性别歧视现象极其原因探悉[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3 李灵;;中国英语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王国勇;刘洋;;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民族教育发展[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余京辉;;港式中文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影响及培训策略[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曹昭;;关于计算机辅助PSC评分现状的几点思考[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田应仟;中等职业教育与民族社区共生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陶格斯;文化差异与民族学生学业质量[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海淑英;吉尔吉斯语中的俄语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郑雪松;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吴勇辉;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苏剑;语言演化与语言保护:语言经济学的分析框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张洪春;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谢元春;女性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凤兰;湖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瑛;汉朝双语语义启动效应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3 万正辉;委婉语的三维视角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董秀玲;清末民初鄂伦春族文化变迁研究(1895-191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梁元;中国民众外语态度及使用十省市调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张立立;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超女粉丝团名称和成员身份认同的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邵磊;大连时尚店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佳佳;加拿大“沉浸式”双语教育对我国朝鲜族小学双语教育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敏;《太平广记》中的鼠信仰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儒忠;;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历史进程综述[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马磊;;新疆双语教育发展的全球化语境与现实问题[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普驰达岭;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召开[J];民族语文;2004年05期
4 图鲁甫·巴拉提;;浅析“双语教育”理论概念的几个问题[J];民族翻译;2011年02期
5 王远新;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国际双语教学研讨会总结[J];语言与翻译;2000年04期
6 马嵘;马永全;;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赵德忠;;新疆双语教育的若干思考——在新疆双语教育研讨会上的讲话[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袁平华 ,俞理明;加拿大双语教育与中国双语教学的可比性[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11期
9 吴小X;;简论我国的双语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23期
10 周志家;;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基于中国社会背景的语言政策(英文)[J];语文学刊;2007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雪英;;多元文化视域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崔延虎;;双语教学与双语教育的教育人类学审视[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郑洵;;对双语教学的思考[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4 李宇明;;关于中小学“双语教学”的思考[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5 张春燕;;高校双语教材采访工作浅谈[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杨志涛;;关于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一些看法[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玉彬;张树安;宋敏;李晓梅;;民族高校多层次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唐发铙;;调整语言政策刍议[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刘俊;吾守尔·斯拉木;谭勋;冯丽娟;;基于双语基础教育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A];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第二届全国多语言知识库建设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峰;乐群;郑翔玉;;在模电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的探讨[A];武汉(南方九省)电工理论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敏;发展少数民族经济莫忘双语教育[N];中国审计报;2011年
2 杨亚东 张付华;省民语办到威宁自治县调研双语教育工作[N];贵州民族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孙利华;双语教育“试水”有喜有忧[N];洛阳日报;2008年
4 王秀旭;对我省双语教育的几点思考[N];贵州民族报;2009年
5 通讯员 李治军;疏勒 多措并举提高双语教育水平[N];喀什日报(汉);2009年
6 本报特派记者苏军亚;双语教育抓“小”不能漏“大”[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7 马戎;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育必须坚持的几个原则(下)[N];中国民族报;2011年
8 马戎;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育必须坚持的几个原则[N];贵州民族报;2011年
9 记者特派张迎春;董新光委员致力推进新疆“双语”工作[N];亚洲中心时报(汉);2011年
10 通讯员 陈俊龙;上山民族学校成全省首家学前双语教育试点学校[N];毕节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池东恩;朝汉双语教育与语言使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2 宝乐日;土族、羌族语言及新创文字在学校教育领域使用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赵建梅;培养双语双文化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人类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之权;新加坡教育分流下华文课程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及改革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崔东红;新加坡的社会语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廖冬梅;新疆民汉双语现象与新疆社会发展之关系[D];新疆大学;2006年
7 龙琪;理科双语教学的实践现状与理论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亚凤;中港新三地的语言规划与新加坡本位小学语文课程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李英姿;美国语言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王洋;对维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峥嵘;双语教育及其对个人发展的影响[D];东南大学;2004年
2 姚金梅;新疆柯尔克孜族中小学双语教育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3 孙明霞;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洁;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族学校的双语教育[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5 金劵;双语教育的文化资源整合功能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祁伟;和田地区中小学维汉双语教育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松;双语教育要素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张欣;从语言政策的视角看双语教育[D];东南大学;2006年
9 陶君;论中学双语教育[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徐冬梅;论美国的语言政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954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895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