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方言入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22:21
本文关键词:信阳方言入声研究
【摘要】:语言接触是造成语言演变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两种语言交接的地带,弱势语言总要受到强势语言的影响,其语音面貌更多地呈现出一种过渡性。本文以信阳地区为例,着重从入声演变的角度来分析,最终得出信阳地区的语音处在由江淮方言向中原官话转变的过渡性阶段。 本文通过借助叶祖贵(2010)、贡贵训(2011)等人语音材料,运用历时与共时、分析与比较等多种方法,并适时运用上海师范大学研发的“汉语方言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文章以信阳地区为核心,着重从入声角度出发,通过对声母、入声韵、入声调的剖析,得出信阳地区较多的保留了近代以来江淮方言的语音特征,,属于南方系官话,与曾经处于北方官话核心地位的中原音有明显的区别。但不可否认的是,信阳地区语音正在受到中原官话的强烈影响,入声格局也在向中原官话清入、次浊入归阴平,全浊入归阳平的二分格局演变。 依据叶祖贵(2010)的材料,在信阳地区内部,我们又分南、北两个大区。位于南大区信阳老城区、mI河、罗山、光山、新县、商城吴河等区域更多的保留了近代江淮官话的语音特征;而北大区的息县、淮滨、潢川、固始、商城城区等语音特征受到中原官话的影响较为明显,底层的江淮方言特征接近消失。
【关键词】:信阳 入声 演变 方言接触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72.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综述8-13
- 1.1 地理分布与人文历史背景8-9
- 1.2 本区域的方言概况9-10
- 1.3 本区域方言研究历程回顾10-11
-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方法及材料来源11-13
- 1.4.1 研究目的11
- 1.4.2 研究方法11-12
- 1.4.3 材料来源12-13
- 第2章 信阳方言语音特点13-17
- 2.1 信阳方言的声母特点13
- 2.2 信阳方言韵母特点13-15
- 2.3 信阳方言的声调特点15-17
- 第3章 信阳方言声母的演变17-21
- 3.1 共时条件下的声母比较17-18
- 3.2 明清以来部分声母的演变18-21
- 3.2.1 明清以来知庄章组与精组声母在官话区的演变18-20
- 3.2.2 明清以来影、疑母的演变20-21
- 第4章 信阳方言入声韵的演变21-40
- 4.1 入声韵的演变21-35
- 4.1.1 [a]组韵母的比较25-28
- 4.1.2 [o]组韵母的比较28-31
- 4.1.3 [ /i ]组韵母的比较31-32
- 4.1.4 [u/ou]组韵母的比较32-35
- 4.2 阴声韵、阳声韵的演变35-40
- 4.2.1 关于-n、- 相混35-37
- 4.2.2 端系合口介音-u 的存废37-40
- 第5章 信阳方言入声调的演变40-47
- 5.1 声调的发展与演变40-41
- 5.2 信阳、江淮地区的声调比较41-46
- 5.2.1 江淮方言与中原音的关系41-42
- 5.2.2 信阳、江淮地区入声的舒化42-45
- 5.2.3 语言接触中声调演变的原则45-46
- 5.3 小结46-47
- 第6章 结语47-49
- 参考文献49-51
- 后记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新第;南方系官话方言的提出及其在宋元时期的语音特点[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2 黎新第;明清时期的南方系官话方言及其语音特点[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3 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5年01期
4 贺巍;中原官话分区(稿)[J];方言;2005年02期
5 汪化云;;关于“江淮官话黄孝片”的两点意见[J];方言;2005年04期
6 侍建国;官话德、陌、麦三韵入声字音变[J];方言;1996年03期
7 叶宝奎;;也谈近代官话的“标准音”[J];古汉语研究;2008年04期
8 孙宜志;;《西儒耳目资》音系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年04期
9 张升余;从日文唐音看明清时期的南京官话与江南方言音[J];外语教学;1997年04期
10 叶宝奎;《洪武正韵》与明初官话音系[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077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07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