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断众流”辨正
本文关键词:“截断众流”辨正
【摘要】:禅宗著名的云门三句之一"截断众流"源自汉译佛经,解释为"切断修行者的烦恼妄想"比较恰当。进入中土文献后,演变为"识见超群而能力排流俗"之义。汉译佛经和中土文献"流"认知基础的不同促使了"截断众流"意义的演变。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浙江外国语学院中文学院;
【关键词】: 禅宗 汉译佛经 成语 溯源 意义演变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古早期(东汉—东晋)汉译佛经成语研究”(08CYY021) 第49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中古初期(东汉三国)汉译佛经成语研究”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H13
【正文快照】: 《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前韶州云门山文偃禅师法嗣”:“德山有三句语:一句函盖乾坤,一句随波逐浪,一句截断众流。”(51/384c①)这就是禅宗著名的云门三句。辞书多以此为“截断众流”一语之源。但笔者所见佛教辞典及成语词典,对其意义的解释不尽相同,同时,对“截断众流”这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立;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流水意象[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正学,王建萍;《李寄》主题刍议——兼议六朝文学中的女英雄形象[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2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潘殊闲;;独酌:李白内心孤独的真实印记——兼论后世的独酌情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王莉;;汉乐府挽歌歌辞考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蒋雯;;从《兵要望江南》的押韵特征看作者所属时代[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郭其智;;更爱枝头弄金缕 异时相对掌丝纶——汉民族植物民俗文化举隅[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庄华峰;北朝时代鲜卑妇女的精神风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刘运好;从超脱到超越:建安激情的退潮——论黄初到正始的诗风嬗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叶文举;;西汉《安世房中歌》与《郊祀歌》之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鲍鹏山;;李白与《逍遥游》[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国庆;;论北朝民歌创作的继承性——与汉代北方民歌之比较[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浏;;《才调集》无名氏诗考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3 邵正坤;;论北朝时期鲜卑的家庭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黄人二;;屈子《离骚》之飞天求女及其地域次序的政治意涵[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5 周保平;贺俊彦;;汉画中的羽人与汉代的成仙思潮[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马怡;;说}m[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金善;;《离骚》“滋兰树蕙”证解——也谈《离骚》香草的象征意义[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8 赵明正;;论汉乐府的贵族趣味和娱乐性[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9 李金善;;屈原作品的修身内涵及其文化意义——兼论屈原与儒家修身观念的异同[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10 丁旭辉;;杨佳娴诗作的古典新象[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5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符继成;走向南宋:“贺周”词与北宋后期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曹天成;郎世宁在华境遇及其所画瘦马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彭伟;明前韦应物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成朝晖;“国风”与南北朝民歌中民间爱情诗的比较[D];湘潭大学;2010年
5 张姣美;明清以来的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D];湘潭大学;2010年
6 王明全;鲍参军诗歌创获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海华;稼轩词沉郁顿挫风格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振认;荆轲形象论[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赵涓;突厥语文学与汉语文学殉情故事人物变形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陈三元;中西文化中“水”的原型意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化杰;;试论《红楼梦》中“水”的意象[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2 伍晓明;孟悦;;历史——本文——解释——杰姆逊的文艺理论[J];文学评论;1987年01期
3 王立;略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生死主题[J];云南社会科学;1988年04期
4 何光岳;河神的崇拜及河伯族的来源和迁徙[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列过;;来源于中古汉译佛经比喻的三则成语——《辞源》成语条目商补[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高列过;;中古汉译佛经比喻与三则成语溯源[J];西域研究;2009年04期
3 史光辉;周阳光;;《辞源》成语探源八则[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吕超;;汉译佛经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J];柳州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5 梁晓虹;汉语成语与佛教文化[J];语言文字应用;1993年01期
6 梁晓虹;谈谈源于佛教的成语几种构成形式——读禅宗传灯录札记[J];九江师专学报;1987年Z1期
7 李功成;;新版《辞源》成语溯源书证商例[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8 李功成;;《中文大辞典》成语定型书证补例[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9 李功成;;新版《辞海》成语定型书证补例[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10 马敏;;与人体相关的成语溯源[J];英语知识;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耀X;;禅宗与对句[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2 周彩莲;;成语中的“一”[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3 林玉山;;编纂成语词典的一些问题——编写《中华多用成语大辞典》的一些体会[A];福建省辞书学会2003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陈伟群;;汉语中有“鹿”字成语出处、比喻与示文[A];2011中国鹿业进展[C];2011年
5 胡可一;;请不要把它看作成语[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6 谢仁友;;论成语的区别特征[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7 杨翠兰;;基于语料统计的汉语成语语法功能研究[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蕻;;慧海大珠性圆明[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9 刘冬青;曹炜;;论成语“望文生义”义入典应当缓行——兼与陈璧耀先生商榷[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贺琳;吕士楠;冯勇强;初敏;钱瑶;;汉语合成语料库的韵律层级标注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冯新生;邯郸,让成语景观灵动起来[N];中国旅游报;2009年
2 张鹏;“中华成语印”百米长卷落户沈阳市馆[N];中国档案报;2010年
3 鲍飞立;小议成语“美轮美奂”语义及其他[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4 林发彦;集大成的成语辞典[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赵永成;成语乱改成怪胎[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6 邯郸市第七中学 门娟;成语学习三忌[N];邯郸日报;2008年
7 孙建清;且看官员改写成语和口号[N];检察日报;2011年
8 文竹;突破、实用兼顾 诠释成语精髓[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9 戴昭铭;同舟共济[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10 启东市南苑小学 丁翠红;打开成语之门 闪耀灵性之光[N];江苏教育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国富;姚秦汉译佛经助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余虹;禅宗与全真道宗教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丁文慧;佛教性空思想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孙海燕;黄庭坚的佛禅思想与诗学实践[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5 张完硕;宋代画论美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宋玉波;佛教中国化历程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7 徐朝红;中古汉译佛经连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孙丰梅;应用稳定同位素进行牛肉溯源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9 刘志生;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杨芬霞;中唐诗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涛贤;禅宗俗谚初探[D];四川大学;2003年
2 李永虎;禅宗“不立文字”说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孔令梅;论王阳明心性论对禅宗思想的融摄[D];安徽大学;2007年
4 蔡学海;心与物的感悟[D];西安美术学院;2008年
5 尚林;禅宗与世界[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奉慧;论禅宗与景观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7 王星;陆象山心学的儒释之辨[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8 王宜鹏;禅宗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蕴[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琦;“济公”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吴娅林;禅宗思想对中国艺术的影响[D];东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184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18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