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变奏——20世纪西方修辞观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17:22

  本文关键词: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变奏——20世纪西方修辞观念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审美 意识形态 修辞观念


【摘要】: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变奏是西方20世纪修辞观念的重要线索。修辞的审美过程,以"陌生化"的方式吸引人们的感官,从形式上为新观念开辟道路;意识形态过程则表现为话语权力的争夺,是以"新的"认知观念取代"旧的"认知观念。尼采以来的思想家们通过揭示话语修辞中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变奏过程而肯定世界的生成性和流动性,即强调我们在话语生成的游戏中不断地破坏与不断地建设属于自己的世界,在永恒轮回中走向彻底的"无",这种"无"又反过来使有限的生命本身得到照亮。通过对宇宙论的"无"的强调以保障生存论的"有"、通过对固化观念的批判回到原初的真理,从而使生命保持新鲜的审美冲动,这是20世纪西方修辞观念在当下的重大意义。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审美 意识形态 修辞观念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变奏:20世纪西方修辞观念研究”(08CZW004)部分成果
【分类号】:H05
【正文快照】: 正如韦恩·布思所言,20世纪是一个修辞学“复兴”的时代,尼采以来的思想家们对修辞学情有独衷。尼采有专论修辞学的《古修辞学描述》,有关于修辞认识论的系列笔记,巴特也有一本《旧修辞学》和大量关于社会神话修辞分析的文章。“强喻”、“寓言”等修辞手段成为福柯、本雅明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何仁富;维特根斯坦的“图式说”与尼采的“透视论”——兼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对哲学的主题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商原李刚;自然主义政治文化[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李华华;;从“道”的演变看三教融合[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5 尉利工;;论意、象、言的诠释学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6 吴福友;吴根友;;论老庄道家的语言哲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李霞;;从“无情”到“有情”:道家生命本性论的演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谢琰;柏拉图“理念—灵感”说与吠陀“二幻”论之比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吴先伍;;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老子论自我与他人和谐相处之道[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吴勇;今本《老子》上下篇关系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兆胜;;文学创作的深度异化——评陈希我的小说《抓痒》[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宋一苇;;从本体论美学到生存论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陈德安;米靖;;老子教育思想新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侯会明;;如何全面评价老子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唐晓岚;季建乐;赵玮;;老子哲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思路的启示——以江苏省金坛市上汤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例[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6 何华珍;;“退婴”探源[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汪凤炎;;“德”的含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德育的启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8 李义天;;美德伦理与实践之真——从实践哲学的视角看[A];实践哲学的使命——首届“汉语学界实践哲学论坛”发言文稿[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3 李希;郭象哲学与中古的自然审美[D];吉林大学;2011年

4 邵鸿雁;中国美学“味”范畴新论[D];吉林大学;2011年

5 周玉芝;凯尔森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莹;黑格尔的个体性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华;《洪范》与先秦思想[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萍;凝视自然的心灵书写[D];吉林大学;2011年

9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媛;论科学创造中的审美活动[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志军;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云珍;徘徊于现实和理想之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娜;山东胶州秧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昌邑;论翻译标准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关系[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罗凌云;浅析战争隐喻与意识形态[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李昕;;改写理论对译者创造性叛逆的解释[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赵自力;;语言的意识形态指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兼论外语学习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J];平原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5 段燕;;姚明:语篇与意识形态——从话语分析看媒体语言的意义构建功能[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张丹丹;;浅析意识形态对鲁迅翻译策略的影响[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叶海霞;;翻译中的社会文化制约因素[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王宗华;;马英九就职演说的批评话语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10期

9 钟地红;;从批评话语分析看西方媒体对华不实报道[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秦赢;;奥巴马就职演说批评性话语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秀英;;对《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5.12四川地震后灾区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报道的比较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司显柱;;论语境的层次性对翻译的张力关系[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芳;;论规范对翻译事件的影响——董秋斯翻译个案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郭秀珍;;两篇新闻报道的批评性分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屠岸发言[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6 徐英;;新闻翻译中的框架重构问题[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7 辛斌;;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社会-认知取向[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孙丹枫;;浅析庞译《论语》之特色——庞德个性化解读对《论语》译本翻译取向的决定作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9 齐效斌;;巴赫金符号学思想初探[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为雄;关于汉译中的“意识形态”一词[N];学习时报;2008年

2 谭学纯;历史与修辞相遇[N];光明日报;2005年

3 秦晖;现代公民如何弘扬“汉语文化”?[N];南方周末;2007年

4 思郁;黄子平缘何害怕写作?[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董琨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 博导);瑕不掩瑜的优秀辞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本报高级编辑 郑荣来;“老外”是贬义词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7 上外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 谢天振;文化转向:当代西方翻译研究新走向[N];社会科学报;2007年

8 刘青;重视7±2法则 让自己生动起来[N];中国证券报;2008年

9 连锦添;两岸文通:你的话语我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10 徐志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教育[N];中国文化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庆香;试论新闻话语[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李桔元;广告语篇中的意识形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吴,

本文编号:943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43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f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