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心”的隐喻认知特点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30 10:06
本文关键词:《西游记》中“心”的隐喻认知特点研究
【摘要】:生活中到处充满隐喻。隐喻研究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一直以来都是语言学家们关注的对象。在隐喻研究历史上曾出现过三种重要的隐喻理论,即“比较论”,“替代伦”和“互动论”,都将隐喻定位为语言的一种修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早期,LakoffJohnson合作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成为了隐喻研究领域的一场革命。他们认为隐喻不仅存在与我们的语言中,还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而很大程度上,隐喻都依赖于我们对经验的概念化,特别是身体经验。心脏是我们人类身体里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因此选择心的隐喻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意义。《西游记》是我国古典文学著作的典范,涵盖了大量富有中国特色与韵味的文化元素。心,便是其中的文化符号之一,作为具有特定意象的实义词,在整部小说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总共出现1471次。研究古典小说《西游记》里的心隐喻,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本篇论文首先简要地介绍本研究的背景,以及隐喻研究的历史以及现状。然后重点介绍了本文的理论框架--概念隐喻理论,并对隐喻的工作机制--映射、目标域、源域和概念隐喻的类型进行了介绍。跨领域映射在隐喻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隐喻的工作机制。隐喻可被认为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每个映射都是其源域实体和目标域实体的一系列本体上的一致。最后论文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分析《西游记》中“心”的认知特点:即从心向具体域的映射,具体域向心的映射以及抽象域向心的映射。“心”既可用于源域,又可用于目的域。作为源域,“心”的特点如位置,被投射到其他具体的物体上。而作为目的域,“心”被看作是具有不同特性的某种可触知的东西,物体、人所拥有的不同特性被投射到“心”上。从“心”到其他域的映射有利于人类新概念的形成与表达,反过来,从其他具体域和抽象域向“心”的映射有利于人类对自身的进一步认识和对相关事物或概念的认识与表达。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对《西游记》中“心”的认知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探求隐喻体现在小说中“心”的各种类型和运行机制,以期更加准确地把握“心”的隐喻特点。从而促进人类对本身及其外部世界的认知,也为文学作品,特别是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对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也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西游记》 心 隐喻 认知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5
【目录】:
- Acknowledgement7-8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2-16
-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12-13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3-14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4-16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6-25
- 2.1 An Introduction of Xi You Ji16-18
- 2.1.1 Xi You Ji and Its Author16-18
- 2.1.2 Researches on Xi You Ji18
- 2.2 Introduction to Metaphor18-23
- 2.2.1 What is Metaphor?18-19
- 2.2.2 Traditional View vs. Cognitive View19-21
- 2.2.3 Researches on Metaphor21-23
- 2.3 Researches on HEART23-25
-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25-35
- 3.1 Conceptual Metaphor25-31
- 3.1.1 The Conceptual Nature of Metaphor26-27
- 3.1.2 Classifications of Conceptual Metaphor27-31
- 3.1.2.1 Structural Metaphor27-28
- 3.1.2.2 Orientational Metaphor28-29
- 3.1.2.3 Ontological Metaphor29-31
- 3.2 Metaphorical Mappings31-33
- 3.3 Body-Part Metaphorization33-35
- Chapter 4 Cognitive Features of HEART in Xi You Ji35-56
- 4.1 Mappings from Human HEART to Concrete Domain36-39
- 4.1.1 Identified Position37-38
- 4.1.2 Unidentified Position38-39
- 4.2 Mappings from Concrete Domain to HEART39-46
- 4.2.1 HEART IS A CONTAINER39-41
- 4.2.2 HEART IS AN OBJECT41-46
- 4.2.2.1 HEART Has Colors41-43
- 4.2.2.2 HEART Can Be Quantified43-44
- 4.2.2.3 HEART Has Weight44-45
- 4.2.2.4 HEART Is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45-46
- 4.3 Mappings from Abstract Domain to HEART46-56
- 4.3.1 HEART IS HUMAN’S QUALITY46-48
- 4.3.2 HEART IS MIND48-51
- 4.3.2.1 Thought49-50
- 4.3.2.2 Wish50
- 4.3.2.3 Intention50-51
- 4.3.3 HEART IS EMOTION51-56
- 4.3.3.1 Happiness51-52
- 4.3.3.2 Anxiety52-53
- 4.3.3.3 Fear53
- 4.3.3.4 Sadness53-54
- 4.3.3.5 Mood54-56
- Chapter 5 Conclusion56-59
- 5.1 Findings56-58
- 5.2 Limitations58-59
- Bibliography59-63
- Publications during the Postgraduate Program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健;身体词的隐喻研究——以汉语“手”类词为例[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年05期
2 王文斌;论汉语“心”的空间隐喻的结构化[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齐振海;论“心”的隐喻——基于英、汉语料库的对比研究[J];外语研究;2003年03期
4 吴恩锋;再论“心”的隐喻——兼与齐振海先生商榷[J];外语研究;2004年06期
5 齐振海,覃修贵;“心”隐喻词语的范畴化研究[J];外语研究;2004年06期
6 王勤玲;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对比研究[J];外语学刊;2005年01期
7 林书武;国外隐喻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01期
8 张建理;汉语“心”的多义网络:转喻与隐喻[J];修辞学习;2005年01期
9 王勤玲;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中英文爱情隐喻与文化的关系[J];语文学刊;2004年07期
10 吴恩锋;论汉语“心”的隐喻认知系统[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06期
本文编号:947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47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