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境置入语言现象的认知机制和美学效果
本文关键词:双语境置入语言现象的认知机制和美学效果
更多相关文章: 双语境置入现象 认知语言学 最佳创新假设 美学效果
【摘要】:本文探讨了双语境置入现象(double grounding)的认知机制和运作过程。双语境置入现象是一个词语在激活与语境一致的比喻义的同时也激活该词语的字面义,使一个词语同时处于两个语境之中,形成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意义。本文在探讨其认知过程的同时,还分析了该语言现象在人们心理中为何会唤起愉悦感的原因。本文对我们了解语言理解和美学语言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作者单位】: 吕梁学院外语系;
【关键词】: 双语境置入现象 认知语言学 最佳创新假设 美学效果
【分类号】:H09
【正文快照】: 1.引言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学者非常关注创新性语言的认知理解过程,例如FauconnierTurner(2002)、Grady,OakleyCoulson(1999)等关注隐喻的研究。Stockwell(2002)、GavinSteen(2003)关注认知诗学的研究,以及Attardo(2001)等人关注幽默的研究。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符号本身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濮海慧;;语境化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08年19期
2 王晓朝;;对“是”必须作语境化的处理[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孙伶莉;薛娜;于雪;;构建基于词汇笔记本的语境化的词汇学习平台[J];考试周刊;2011年25期
4 刘君红;;论言语交际中语境对话语意义的解释功能[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13期
5 郑友奇;杨春红;;隐喻指称研究的动态转变——试论语境规约下的隐喻指称意义建构[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年03期
6 雷欣;姜晖;;语境化理解在英文字幕汉译过程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张晓丽;;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语境参与[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8 王予峰;;语境与师专《汉语听说》课教学[J];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9 魏屹东;认知科学方法论:走向认知语境化[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徐小芳;;浅议语境概念的泛化[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叶蔚萍;;语境化思维模式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文学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3年
2 吕微;;现代神话学与经今、古文说——《尚书·吕刑》阐释的案例研究(摘录)[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田浩;;心理学概念的界定:从抽象化到语境化[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勇;陈凡;;科学—技术关系的历史逻辑与当代特征[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肖峰;;“造物”的语义分析[A];2003年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Karen Kuhel;Gwen McAlpine;Debra Coffey;张玉明;;适宜小学英语学习者的最佳实践方法[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7 夏文利;;地方性知识标准化过程的探究——琼·藤村关于癌症科学标准化过程的解读[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迪勇;图像叙事:空间的时间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社会科学报》特约记者 计海庆;强调语境化不意味着科学进步无规则[N];社会科学报;2006年
3 童庆炳;文学的第一要素[N];学习时报;2003年
4 展江;走近新闻与传播学大师[N];中华读书报;2003年
5 肖复兴;赈灾的文艺创作不只是百米冲刺[N];学习时报;2008年
6 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长沙市开福区教研室;渗透新理念 注重考查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思霏;《朗文当代英语教程》多方位助力英语学习[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8 [加]芒蒂·雷德 布鲁丝·内勒 姚雅欣 译;博物馆研究的三重忧虑[N];中国文物报;2010年
9 梁君;重建文学:从“本土化”再出发[N];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黄辉祥;“以农民的眼光看待农村”[N];社会科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汤(?);当今中国的翻译政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赵斌;语境与生物学理论的结构[D];山西大学;2012年
3 殷杰;哲学对话的新平台[D];山西大学;2002年
4 刘雪芹;《论语》英译语境化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王光林;错位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谢朝群;礼貌的实践转向[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邵迎生;心灵真相在日常话语中的呈现[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海平;论意义的语境基础[D];吉林大学;2005年
9 刘杰;论数学真理困境及其实在论出路[D];山西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希;语境教学在独立学院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施爱芹;论现代广告“非语境化”背景下信息传播的不对等问题[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3 王绮瑟;英汉法律语言的语境化[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李俊;中学英语课堂的语境化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傅香莲;论高中英语情景单选题的语境问题[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杜合营;从关联理论角度阐释广告英语翻译[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王晓慧;从功能语法角度看高中英语教材语法练习设计[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冯照;英语谚语的隐喻性特征及其汉译[D];山东大学;2008年
9 陈金中;相声幽默言语语用阐释模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10 廖安超;电影剧本中人际关系的语境化语用文体学分析[D];西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547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54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