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诗词的数字修辞
本文关键词:论毛泽东诗词的数字修辞
【摘要】:古往今来之传世诗词佳作,无不在修辞、情感方面有着鲜明、独到之处。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之典型代表,毛泽东诗词运用"万"、"一"等数字,使其文学修辞达到了极高之境界,终成就了毛泽东笔下之诸多传世诗词精品。毛泽东诗词的数字修辞广泛触及了相关的人、事、物,是建立在颂扬真善美而诅咒假恶丑基础上的情感外示,这种情感既广博又深沉。这一切,都充分展现了诗人作为人之自然本真。
【作者单位】: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 毛泽东 诗词 文学修辞 情感取向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0YJA740019)
【分类号】:H15;I207.25
【正文快照】: 数字入诗词是表现文学修辞与情感取向的特有渠道。如果我们广泛涉猎诗词名作便不难发现,几乎诗词中的所有数字,它所承担的修辞功能,它所饱含的诗人的内心情感,都能教人耳目一新。比如唐代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煦;浅谈毛泽东诗词对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继承和发展[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1993年03期
2 陈晨;;毛泽东的《讲话》在世界各地[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3 谭绍鹏;;黄巢与“记得当年草上飞”[J];学术论坛;1979年01期
4 鲁彦周;鲁书潮;;生死抉择(下)[J];电影文学;1998年12期
5 张维芳;;东方红——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而作[J];党员干部之友;2001年12期
6 孙东升;;“韩荆州就是吴满有、赵占魁、张治国”——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65周年[J];新湘评论;2007年05期
7 何书置;淡妆浓抹总相宜——试论毛泽东同志诗词的形象描绘之一[J];零陵学院学报;1980年00期
8 潘忠东;;我爱井冈[J];江苏政协;1997年08期
9 周笃文;;诗贵含蓄[J];中华诗词;2007年08期
10 林鑫;;也谈毛泽东推荐的两副对联[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超高;;试论毛泽东同志研究文艺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一九八二年年会论文集[C];1982年
2 高起学;;民族化的诗歌主张——毛泽东同志论诗的特征[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3 周申明;;毛泽东文艺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的“观点和学说体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4 赖世和;;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革命性和科学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六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5 何望贤;孙广举;矫桂棠;;我国革命文艺的战略学[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一九八二年年会论文集[C];1982年
6 武生;;毛泽东同志的《讲话》在国外[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二次年会论文集[C];1981年
7 冯健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艺术表现——毛泽东同志的诗词研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一九八二年年会论文集[C];1982年
8 陆学明;;关于塑造“新人”形象问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一九八二年年会论文集[C];1982年
9 周清和;;毛泽东同志的《讲话》对现代文学的影响[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10 王宝贤;;指导革命文艺工作的珍贵文献——学习毛泽东同志给文艺界人士的十五封信[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一九八二年年会论文集[C];198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高春鸿;晋城市诗词学会正式成立[N];太行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高苗 实习生 姬艳 尚婧婧;全国第三届“华夏诗词奖”颁奖会在榆举行[N];榆林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殷燕召 采访整理;诗词创作很热 能否带来佳作[N];光明日报;2011年
4 范翔宇;珍珠诗词 风雅流韵[N];北海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金涛 采访;当代传统诗词创作的机遇与问题[N];中国艺术报;2009年
6 闻华;辽南诗社: 以诗会友 传承民族文化[N];大连日报;2010年
7 张芬娟;传统诗词创作方兴未艾[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8 王佐邦;山影开花与诗词创作[N];解放日报;2001年
9 陈红卫;商洛诗词创作座谈会召开[N];商洛日报;2008年
10 王佐邦;山影开花与诗词创作[N];解放军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磊;陈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彭文良;苏轼诗词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康维娜;清代浙江闺秀文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薄景昕;中学鲁迅作品的接受历程[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苏振宏;艺术—审美视阈中的北宋道教与文学[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李卫国;互动中的盘旋[D];复旦大学;2005年
7 张筱南;元散曲风格特质及其成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光文;中国古典文学的悲剧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媛媛;论毛泽东的戏曲文艺观[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岳晓灿;宋代咏茶诗词的审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司书娟;唐、宋茶诗词中的“茶意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申明镜;唐宋“燕”诗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田刚;刘基诗词创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燕;清代徽州才媛诗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7 郑淑榕;李纲及其诗词创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8 孔祥云;千声落叶断肠听[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姜虹;论姜夔诗学思想对其诗词创作风格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魏冉;金陵怀古诗词的符号学阐释[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58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58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