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1949年中国现代小说的父子伦理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3 03:23
本文关键词:1917-1949年中国现代小说的父子伦理关系研究
【摘要】:在中西方文学史上,“父与子”关系所蕴含的伦理冲突母题历来备受关注。中国现代小说中父与子伦理关系的书写,始终作为表征传统与现代转换冲突的重要主题,体现了现代文学的父子关系对传统伦理的超越。本文以中国现代小说为研究对象,以父子关系为考察伦理观念嬗变的主要线索,在宏观的文化思想史背景下,融合叙事学、伦理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理论视域,梳理与分析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父与子伦理关系的嬗变过程,以期系统全面地把握父子伦理文化的丰富内涵及矛盾复杂性,为传统伦理的现代转换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价值。现代小说父子伦理关系的建构对当代具有重要意义,它为当代审父主题提供了批判视野,启发我们正确审视中华传统伦理文化,并把握好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从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之下,促进当代父子伦理建设的有序化发展。现代小说父子关系的书写为我们提供了审视现代伦理文化的平台。本文分为五章内容。绪论部分阐释研究综述及本篇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一章阐述父子关系嬗变的文化语境及思想根源。追溯父子文化的源起及演变过程归纳传统孝文化的伦理内涵,通过叙写“孝文化”的危机引入现代文学的父子伦理重审。第二章纵向阐述现代小说父子伦理观念的嬗变:反父权思想的激进开端——反父权文化的全面深化——向家国情怀的伦理回归,表现了现代小说从激进的批判转入温情回归的父子伦理观,同时体现了现代文学对传统父权文化的反思与观照。第三章横向解析现代小说父与子的形象类型及伦理内涵。一方面通过文本中父与子的形象与传统的父与子作比较,凸显了现代的父与子的特点:父亲从正统威严到传统伪善、儿子从恭顺孝敬到大胆叛逆,从而体现出子辈力量的成长,加深了对父权文化的批判。另一方面从“弑父、尊父、审父、寻父”的父子伦理关系中表现了从冲突走向对话的父子伦理纠葛,在现代作家父子伦理批判的同时也流露出伦理现代化过程中的焦虑。第四章从文本出发,解析现代小说父子伦理的叙事策略:叙事结构上从传统的“依”到现代的对立;叙事视角上从父辈到子辈的转换;叙事意象上父子两辈的形象隐喻表达冲突关系。从三方面理解现代父子伦理小说在文本形式的创新,体会文本背后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现代作家的伦理革命精神和文学意识。第五章为现代小说父子伦理书写的文化反思。首先,从新型父子伦理建构的未完成性、对传统文化合理性把握的缺失、政治性中心话语掩盖的伦理亲情等方面解析现代小说父子建构的历史局限。其次,阐述现代小说伦理建构的当代价值并对未来的父子伦理建设进行展望。在父子伦理书写层面和文化认识层面为当代父子文学的建设提供启示,推进当下父子伦理建设有序化发展。
【关键词】:现代小说 父子伦理 父子形象 叙事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4
- 0.1 父子伦理研究综述11-12
- 0.2 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12-14
- 1 父子关系嬗变的文化语境及思想根源14-21
- 1.1 “孝文化”与传统伦理的建构14-17
- 1.1.1 “孝文化”的历史传承14-15
- 1.1.2 “孝文化”的伦理内涵15-16
- 1.1.3 “孝文化”中的父子家庭伦理建构16-17
- 1.2 “孝文化”的危机与现代父子伦理的重审17-21
- 1.2.1 “孝文化”的价值危机18
- 1.2.2 “孝文化”的思想批判18-21
- 2 现代小说父子伦理观念的嬗变21-32
- 2.1 第一个十年:反父权思想的激进开端21-24
- 2.1.1 反封建运动与反父权思潮21-22
- 2.1.2 启蒙意识的阐扬与叛逆精神的觉醒22-23
- 2.1.3 文学场域中“弑父”仪式23-24
- 2.2 第二个十年:反父权文化的全面深化24-28
- 2.2.1 从家族批判到社会革命24-25
- 2.2.2 从爱情追求到离家革命25-27
- 2.2.3 从抱残守缺到求新求变27-28
- 2.3 第三个十年:向家国情怀的伦理回归28-32
- 2.3.1 抗战流亡中的家国情怀28-29
- 2.3.2 国破家亡中的父子亲情29-30
- 2.3.3 忠孝两难中的伦理转换30-32
- 3 现代小说父子形象及伦理内涵32-47
- 3.1 父亲形象:从正统威严到专制伪善32-37
- 3.1.1 权威专制型的父亲32-33
- 3.1.2 愚昧麻木型的父亲33-34
- 3.1.3 虚假伪善型的父亲34-36
- 3.1.4 多维立体型的父亲36-37
- 3.2 儿子形象:从恭顺孝敬到大胆叛逆37-41
- 3.2.1 大胆弑父型的逆子37-38
- 3.2.2 隐忍矛盾型的长子38-39
- 3.2.3 憧憬未来型的志子39-40
- 3.2.4 苟安享乐型的孽子40-41
- 3.3 父与子的伦理纠葛:从冲突到对话41-47
- 3.3.1 弑父:伦理颠覆的欲望书写42-43
- 3.3.2 尊父:人伦亲情的理想探寻43-44
- 3.3.3 审父:传统父权的冷静审视44-45
- 3.3.4 寻父:伦理重建中的精神依托45-47
- 4 现代小说父子伦理的叙事策略47-53
- 4.1 结构的“双构”:从传统的依从到现代的对立47-48
- 4.2 视角的转换:从传统的父辈到现代的子辈48-49
- 4.3 意象的选取:新与旧的冲突隐喻49-53
- 4.3.1 古宅、挂钟:父辈的隐喻49-50
- 4.3.2 花朵、都市:子辈的意象50-53
- 5 现代小说父子伦理书写的文化反思53-56
- 5.1 现代小说父子伦理关系建构的历史局限53-54
- 5.2 现代小说父子伦理关系建构的当代价值54-56
- 结语56-57
- 参考文献57-60
- 致谢60-6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61-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思和;中国新文学对文化传统的认识及其演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2 韩少功;;爸爸爸[J];人民文学;1985年06期
3 刘保昌;;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非孝”思潮[J];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4 刘心武;失父:一种生存困境[J];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02期
,本文编号:10813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081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