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轩词历代传播与接受专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稼轩词历代传播与接受专题研究
【摘要】:从传播与接受的视角来研究稼轩词,较少突破时间线索进行专题性论述,本文借鉴传播学知识,以别集和选本为切入点,考察不同时期稼轩词地位的升降及产生的社会效应。同时从创作和词论两个方面双管齐下,将稼轩词还原到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原生态之中,重新审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一章:考察别集编纂、完善过程中稼轩词传播与接受情况,比较四卷本《稼轩词》和十二卷本《稼轩长短句》在存词数量、编排方式、题序上的差别,并对稼轩词编纂体例发展的内在关系进行梳理,探讨稼轩词别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第二章:考察名家词选中的稼轩词传播与接受情况,通过对宋、明、清二十五本名家词选进行客观的定量分析,根据入选次数的差异,再现其中稼轩词经典名篇的遴选过程,并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各个选本选词时对题序的处理,并通过选词者在词选中的笺评来说明词选对考察稼轩词传播情况的重要意义。第三章:考察后世词人创作过程中对稼轩词的接受情况,以创作接受论时间轴提供面的呈现,理清后世词人在创作中接受稼轩词的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从和韵、效体和群体创作三个方面探究后世词人创作中对稼轩词的接受情况。第四章:考察后世词学理论界对稼轩词的接受情况,以词学理论接受论时间轴提供面的呈现,理清后世词论家在词学理论层面接受稼轩词的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抓住“稼轩风”的界定与阐释、关于稼轩词的“正变”之争以及“苏辛对比”三个专题重点论述,探究后世词论家在词论方面对稼轩词的接受情况。
【关键词】:辛弃疾 稼轩词 传播与接受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20
- 第一章 流布海内:别集编校过程中稼轩词的传播与接受情况20-50
- 第一节 别集演变历程中的存废情况20-27
- 一、现存别集两大系统21-24
- 二、亡佚版本24-26
- 三、其他26-27
- 第二节 现存两大别集系统对比及编纂体例的逐步完善27-41
- 一、现存两大别集系统对比27-36
- 二、编纂体例的内在传承关系36-41
- 第三节 《稼轩词补遗》的补充作用41-50
- 一、唱和情况43-45
- 二、风格考察45-47
- 三、相似作品的比较47-50
- 第二章 千淘万漉:历代名家词选中稼轩词的传播与接受情况50-79
- 第一节 单篇经典的遴选、确立与再分析50-59
- 一、稼轩词经典名篇的遴选过程51-53
- 二、稼轩词经典名篇的确立过程53-56
- 三、稼轩词经典名篇排行榜的再分析56-59
- 第二节 历代名家词选中稼轩词题序的变化与发展59-69
- 一、历代名家词选中题序的变化现象59-64
- 二、历代名家词选中题序的独特面貌64-68
- 三、从另拟题序到回归原作:名家词选中题序变化的规律性68-69
- 第三节 从历代名家词选中的笺评考察稼轩词的接受情况69-79
- 一、词选中对辛弃疾其人的评价69-71
- 二、词选中对稼轩词词旨的阐释71-73
- 三、词选中对稼轩词风格手法的点评73-79
- 第三章 后世词人创作中的稼轩接受论79-124
- 第一节“稼轩风”与家国兴亡的紧密联系79-88
- 一、南宋:报国的呐喊转为绝望的哀鸣79-81
- 二、金元:“不好南音”为“稼轩风”鼓荡提供了可能81-82
- 三、明代:崇尚柔靡词风背景下稼轩词遇冷82-84
- 四、明末清初:“稼轩风”在多种社会矛盾下走向顶峰84-86
- 五、清朝后期:“稼轩风”随社会局势发展呈现波动趋势86-88
- 第二节 同韵而歌:后世创作中和韵现象88-103
- 一、和韵传统与和韵稼轩词现象89-90
- 二、后世词人和韵稼轩词的三大切入点90-98
- 三、后世词人和韵稼轩词的个案分析:寿词的和韵现象98-103
- 第三节 同体而赋:后世创作中效体现象103-113
- 一、一字之师104-107
- 二、句式摹仿107-112
- 三、典故运用112-113
- 第四节 结社而作:后世群体创作现象113-124
- 一、江村唱和114-117
- 二、秋水轩唱和117-119
- 三、聚红榭唱和119-124
- 第四章 后世词论中的稼轩接受论124-159
- 第一节 历代词论家对稼轩词接受论发展的曲折历程124-130
- 一、南宋末年:批评辛词之“粗豪”124-125
- 二、金元时期:稼轩词与北地文化的契合125-126
- 三、明代:崇尚婉约,,贬抑豪放126-127
- 四、清代:百家争鸣讨论稼轩词127-130
- 第二节 专题之一:“稼轩风”的界定与阐释130-141
- 一、对“稼轩风”的单一化评述131-135
- 二、对“稼轩风”的多元化评价135-138
- 三、“稼轩风”与稼轩词用事之手法的关系138-141
- 第三节 专题之二:从“正变之说”看稼轩词的地位变化141-151
- 一、何谓“正变”142-143
- 二、稼轩词在“正变”之说中的地位变化143-149
- 三、稼轩词在“正变”之争中呈现出的接受特点149-151
- 第四节 专题之三:从“苏辛对比”看稼轩词的主体特征151-159
- 一、苏辛并称之缘起151-152
- 二、苏辛各异之比较152-156
- 三、苏辛对比中稼轩词的主体性特征156-159
- 结语159-161
- 附表161-207
- 附表 1:稼轩词别集存词对照表161-177
- 附表 2:历代名家词选选录稼轩词排行榜177-203
- 附表 3:历代词人唱和稼轩词排行榜203-207
- 参考文献207-21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217-218
- 后记218-21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传志;;稼轩词的北归及其走向——兼论元好问在其中的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李桂芹;刘子呢;;秋水轩唱和活动及其意义[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3 杨金梅;音乐与辞章:宋词的两种传播方式[J];贵州文史丛刊;2005年02期
4 程继红;论清代三大词派对辛词的接受与评价[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5 董希平;宋诗的助力与词作的广泛传播——北宋前期词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J];南都学坛;2004年05期
6 赵维江;易淑琼;;刘敏中词“援稼轩例”与元代前期词坛之稼轩风[J];齐鲁学刊;2008年01期
7 邓建;;从词集的编辑与流传看柳永词的传播[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8 谷颖;邱阳;;王船山《潇湘怨词》对稼轩词的接受[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谭新红;;宋词的书册传播[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王兆鹏;;宋文学书面传播方式初探[J];文学评论;199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春英;宋元时期稼轩词接受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李世前;清代词话与词的传播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兵;清真词接受史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王h较
本文编号:1081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081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