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论陶渊明散文中寄寓的理想人格

发布时间:2018-03-02 21:44

  本文选题:陶渊明 切入点:散文 出处:《学术交流》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陶渊明的散文创作虽数量不多却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其中对士林理想人格的寄寓与建构,值得格外关注。在陶渊明笔下,其首肯的理想人格,既寄寓在其散文作品自我人格的概括与描述中,也渗透在其对前贤人格的赞美中。这种理想人格的构成要素,可归结为四个层面:一是"质性自然"。二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三是"好读书","著文章自娱"。四是"性刚才拙,与物多忤"。陶渊明身上具备的这种理想人格,使其成为历代士林心目中德才兼备士人形象的典范,成为中国古代士林人格演进史上的闪光点。这种理想人格的解读,对准确深入地把握其散文乃至诗歌的内涵与风格颇为重要,对当代士林理想人格的建构与提升仍有其特殊的思想价值与借鉴意义。
[Abstract]:Tao Yuanming's prose creation, though few in quantity, contains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Among them, the sustenance and construction of Schilling's ideal personality are worthy of special attention. It is embodied not only in the summary and description of his prose self-personality, but also in his praise of the personality of the former.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this ideal personality can be summed up into four levels: first, "qualitative nature", and second, "quiet and few words," Third, "read well", "entertain yourself by writing articles." fourth, "just a moment ago, with many things disobedient". The ideal personality in Tao Yuanming has made it a model of the image of scholars with both talent and virtue in the minds of Scholins in past dynasties. "... This kind of interpretation of ideal personality is very important to grasp accurately and deeply the connotation and style of his prose and even poetry. It still has its special ideological value and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promotion of Schilling's ideal personality.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207.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优民;《陶渊明研究资料新编》[J];九江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2 钟优民;《陶渊明研究资料新编》后记[J];九江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3 ;2000年庐山中日学者第二届陶渊明学术研讨会论文报告次序[J];九江师专学报;2001年S1期

4 ;《陶渊明研究专栏》简介[J];九江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周浪;;评李剑锋《陶渊明及其诗文渊源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中国陶渊明研究会筹备会成立启事[J];九江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孙纯;;情寓虚构的诗人——读一海知义的《陶渊明》[J];出版广角;2012年12期

8 钟优民;开创陶渊明研究新局面的浅见[J];九江师专学报;1984年01期

9 赵治中;也谈陶渊明诗文的倾向性[J];丽水师专学报;1985年01期

10 王宪章;陶渊明研究座谈会略述[J];九江师专学报;1986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邓福舜 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陶渊明研究的新收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罗溪南 袁晓琴;专家学者聚宜丰论辨陶渊明[N];光华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明辉;陶渊明研究史论略[D];河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洪彬;论陶渊明的乐境[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夏晶;论曹植之“狂”与渊明之“狷”[D];西藏民族大学;2016年

3 隋萍;扬雄新思想及其对陶渊明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4 儿玉三惠子;陶渊明在日本古代文学上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王能胜;回归自然——论陶渊明对自由的追求[D];暨南大学;2000年

6 金龙;陶渊明诗文的生命体验[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江国兵;陶渊明心态综探[D];西藏民族学院;2007年

8 黎文君;论陶渊明的忧患意识[D];湖南大学;2008年

9 黄碧幼;探索与肯定—谈陶渊明的自我叙述写作策略[D];复旦大学;2013年

10 高晨;陶渊明治学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58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558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0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