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歌创作在明清时代衰落的原因——从人类情感变迁的角度考察
本文选题:诗歌创作 切入点:明清文学研究 出处:《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明清时代是古典诗歌创作的衰落期。关于明清诗歌创作衰落的原因,学界已经进行了深入探讨,给出过各种不同的解释,或许每种解释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一个常常被人忽视实则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情感体验的变迁。明清时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其走向衰败没落的趋势已无法改变,受此影响,中华民族的情感体验也变得日趋因袭化、平庸化、世俗化了。诗人们乃是对时代情绪最为敏感的群体,他们的情感体验与整个中华民族情感体验变迁的大趋势是一致的,而这不但对他们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古典诗歌创作在明清时代走向衰落的最深层原因之一。
[Abstract]:The period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as the decline period of classical poetry creation. 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deeply discussed the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of poetry creation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have given various different explanations, perhaps each kind of explanation has some rationality. However,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s which is often ignored is the change of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ere in the end of the feudal society of China, and the trend of decline and declin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could not be changed.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the Chinese nation has also become increasingly hereditary, mediocre and secularized. Poets are the most sensitive groups to the emotions of the times, and their emotional experienc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general trend of the changes in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the whole Chinese nation. This not only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ir poetry creation, but also is one of the deepest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of classical poetry creation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作者单位】: 昭通学院人文学院;
【分类号】:I207.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云霞;在伤痛体验中寻求生活的诗性——论军旅诗人温青的诗歌创作[J];理论与创作;2005年04期
2 郑兴富;;追赶太阳的诗人——评李光武诗歌创作[J];绿风;2005年06期
3 刘恩波;;沉默在诗歌中处处出现——略说赵明舒的诗歌创作[J];诗林;2006年02期
4 ;“陆健诗歌创作研讨会”在京举行[J];诗刊;2007年12期
5 刘晶林;;主、客观的遇合与诗歌空间的拓展——评孔灏近期的诗歌创作[J];诗刊;2008年22期
6 徐琴;;诗歌的精神与陈跃军的诗歌创作[J];西藏文学;2013年01期
7 晏明;;我改变了对民歌的看法[J];诗刊;1958年10期
8 孙建军;女巫的歌唱——靳晓静近期诗歌创作简评[J];当代文坛;2000年06期
9 张明;铁依甫江新时期诗歌创作简论[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10 张明;从“小毡房”走向深广的空间──库尔班阿里新时期诗歌创作刍议[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思;;诗缘比夏天更热——辛笛诗歌创作六十周年研讨会侧记[A];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C];2012年
2 黄明仲;;关注社会民生 追赶时代浪潮——关于诗歌创作的浅述[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振昆;;诗歌创作谈片[A];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选[C];2007年
4 涂鸿;;新时期中国当代西南地区民族诗歌创作的现代意识(摘要)[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士杰;;辛笛诗歌创作70年研讨会综述[A];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C];2012年
6 王士强;;独特立场·“爱与死”·才华——漫议李小洛的诗歌创作[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李小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亮;;写作:一种永不停息的探索——梁小斌诗歌创作研讨会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8 涂鸿;;论新时期四川(含重庆)少数民族诗歌创作的现代意识[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1)[C];2007年
9 宋晓杰;;一切离去的,都将通向未来——在2013年7月10日“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宋晓杰诗歌创作研讨会”上的发言[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宋晓杰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龙扬志;;诗歌驻校 诗情驻校——路也诗歌创作研讨会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群;陆健诗歌创作研讨会综述[N];文艺报;2007年
2 陕西省作协理事、宝鸡市作协主席、中国作协会员 景斌;宝鸡诗歌创作简述[N];宝鸡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杨;直面诗歌创作多种实践[N];文艺报;2011年
4 ;上海诗歌界探讨如何让诗歌创作走出困境[N];文艺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张滢莹;诗歌创作不应与时代割裂[N];文学报;2009年
6 记者 安普忠 傅强;李瑛诗歌创作座谈会在京举行[N];解放军报;2011年
7 李继耐;在李瑛诗歌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文艺报;2011年
8 匡生元;“废话体”:诗歌创作的颓唐[N];深圳商报;2012年
9 匡生元;诗歌创作的探索不能误入歧途[N];太原日报;2012年
10 记者 李君光 实习生 韩璐;北海系诗歌创作的富矿之城[N];北海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申欣欣;美术背景·艺术理念·诗歌创作[D];复旦大学;2010年
2 常为群;西晋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邵炳军;周“二王并立”时期诗歌创作时世考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4 郝红霞;中晚唐文学的南方化[D];复旦大学;2012年
5 祝伊湄;张之洞诗学及诗歌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立英;元和诗坛[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茜;新时期(1977-1989)甘肃诗歌创作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2 张杨;孟郊与佛教[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姜卓;唐代长安寺观与诗歌创作[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媛;唐代池州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林蔚;王韬诗歌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6 萨日那;多兰诗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7 万应;北宋“二刘”与“三孔”诗歌创作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8 柯轲;“西南诗群”诗歌创作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5年
9 夏奇娇;蔡襄诗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10 孙琳;晚清琉球诗人林世功诗歌创作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47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647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