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红楼梦人物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0 05:39

  本文选题:《红楼梦人物论》 + 王昆仑 ; 参考:《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一部问世于20世纪40年代的批评派红学著作《红楼梦人物论》。作者王昆仑在20世纪30年代便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凭着深厚的理论功底,他较为灵活地把唯物史观的阐释学立场置入到了《红楼梦》的研究中。这使得《红楼梦人物论》不仅在当时,即使在当代,也有其理论上的典型意义。受限于写作环境和社会背景,《红楼梦人物论》中出现的引文情况比较混乱,异体字大量出现,甚至有大段引文迥异于《红楼梦》的脂本和程本系统。从引文的不统一情况,我们可以看出王昆仑可供参考的资料并不是很多,但王昆仑还是在有限的资料中敏锐地抓住了红楼人物的主要特征,并给予了他们生动详实同时不大学术性的评价。时至今日,品评《红楼梦》人物的著作并非少数,但能与《红楼梦人物论》相颉颃的同类型作品并不多。这固然是因为《红楼梦人物论》出色的叙事成就,王昆仑又有较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作指导。但我们必须重视的还有王昆仑的阐释立场。他绝不仅限于先进方法论的运用,透过对文本的细读,我们不难看到王昆仑品评人物首先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承认人性的多样性,不以既定的社会法则和道德规范臧否人物。即使是对自己不喜欢的人物,他也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从人物所处的环境来分析其行为模式的背后因由。这就使得《红楼梦人物论》在阐释立场上体现出了相当的诚意和客观性,增加了学术观点的说服力。即使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外界的压力和庸俗社会学的影响,王昆仑在阐释学立场上有所改变,并部分地投射到了《红楼梦人物论》的修改版中。但出于对人性的尊重和对《红楼梦》的深入研究,王昆仑始终秉持着人本的情怀来进行人物批评,并通过人物批评更好地认识曹雪芹的美学追求。这种良性的互动开创了一种合理的阐释学维度,其学术范式对后来的同类著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Abstract]:In this paper , Wang Kunlun , who has accepted Marxism ' 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 the 1930 ' s , is not only a few , but also has a more mature Marxist methodology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桂娥;抗战语境下的人生素绘——丰村小说人物论[J];殷都学刊;2004年03期

2 虹娓;《历史人物论集》出版[J];东北师大学报;1983年03期

3 金嗣峰;;一个复杂的强项主义者——《人间喜剧》人物论[J];法国研究;1989年01期

4 谢柏梁;;明代戏剧人物论的整体研讨[J];戏剧艺术;1990年02期

5 周平远;;单纯人物论[J];上饶师专学报;1992年04期

6 刘道全;论西方文论中人物论的五种模式[J];许昌师专学报;1997年02期

7 罗龙炎;腐儒王仁儒──《红尘》人物论之一[J];九江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8 顾建新;微型小说人物论[J];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9 杨立元;;用历史和美学的原则塑造人物——关仁山“平原系列”小说人物论[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金嗣峰;《高老头》中的女市侩形象——《人间喜剧》的人物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浩;;“巴比特式”人物论[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文珍;精灵世界的再发现[N];中国邮政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丽华;《红楼梦人物论》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白宇;《红楼梦》三家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76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776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8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