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寻根思潮”到都市上海——论王安忆八九十年代创作的转型
本文选题:王安忆小说 + 创作动机 ; 参考:《南方文坛》2017年06期
【摘要】:正王安忆八九十年代创作的转型,是她90年代后专心致志经营上海都市题材小说,进入创作成熟期的一个转折点。以前此类评论多是一笔带过,没人深究它复杂多层的内在肌理。但深入探讨会发现,这个所谓的上海都市题材其实就是典型的"地域小说"。这样问题就来了。她小说中的"地域视角"是怎么形成、并进而决定着其后来创作走向的?"地域小说"又怎么在王安忆后一阶段文学世界中旧貌换新颜的?这就得把论述着力点切分在1985年的"寻根思潮"上,将
[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of Wang Anyi's creation in the 1980s and 1990s was a turning point for her to concentrate on the management of Shanghai urban novels after the 1990s and to enter the stage of creation and maturity. In the past, such comments have been mostly written, and no one has delved into its complex and multiple layers of inner texture. However, it will be found that the so-called Shanghai urban theme is a typical regional novel. The question then arises. How did the "regional perspective" in her novels come into being and then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of her later creation? " Regional novels "how in the later stage of Wang Anyi in the literary world for a new look?" This sh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Root-seeking trend" in 1985, and th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彩霞,马丁;不媚俗的前卫与不落伍的古典——论王安忆的独特性及“不要独特性”之文学观[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唐晓丹;解读《富萍》,解读王安忆[J];当代文坛;2001年04期
3 李彩云;勇敢的追求 深沉的启迪——王安忆小说新作《富萍》欣赏[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朱青;王安忆笔下的“生长的疼痛”[J];当代文坛;2002年05期
5 王晓明;从“淮海路”到“梅家桥—”从王安忆小说创作的转变谈起[J];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5期
6 吴芸茜;与时间对峙——论王安忆的小说哲学[J];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04期
7 李雪梅;试论王安忆小说的独特人文价值[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荒林;王安忆小说:自我的成长与孤独的承担[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张爱荣;论王安忆小说创作的阶段性[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10 宋文坛;游移·迷恋·徘徊——对王安忆90年代以来创作的一种解读[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晓峰;;文学:个人心灵的景——王安忆的文学观管窥[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徐阿兵;;被平庸吞没的文学——从王安忆看“日常生活写作”的困境[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陈华积;;“米尼”们的“沉沦”——王安忆小说转型研究[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4 王莉;;自然 朴素 平实——王安忆小说的审美风格及其形成[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郜元宝;全面接受王安忆意味着什么[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王臻青;王安忆在建构自己的一个梦[N];辽宁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许维萍;写实空间下的无尽可能[N];辽宁日报;2007年
4 杨剑龙;精神的探究与艺术的追求[N];文艺报;2001年
5 王宏图;对现实的回应及其匮乏[N];文学报;2003年
6 ;女性写作促进妇女理论建设[N];中国妇女报;2003年
7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胡燕春;当代海派女作家的美国“表情”[N];光明日报;2011年
8 台湾著名学者 陈信元;大陆名作家:两岸共同的文化偶像[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9 ;常态叙述中的精神追求[N];中国文化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皮进;王安忆小说创作与外国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黄蓓;王安忆的上海叙事研究[D];上海大学;2016年
3 裴艳艳;王安忆小说主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4 吴芸茜;与时间对峙[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陈亚亚;成如容易却艰辛[D];复旦大学;2003年
6 李淑霞;王安忆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房芳;平民世界的人性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8 张向辉;守望·逃离·追寻[D];苏州大学;2009年
9 华霄颖;市民文化与都市想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于启宏;论文革后的中国自然主义文学[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远方;王安忆的乡土写作[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茜;王安忆的人文关怀[D];安徽大学;2004年
3 唐凤琴;漂泊与救赎—论王安忆[D];安徽大学;2011年
4 谷文静;总体性理论视野下的王安忆创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清洁;论王安忆小说的电影改编[D];苏州大学;2015年
6 余海艳;“民族寓言”:后殖民理论视阈下的王安忆小说[D];温州大学;2015年
7 杨平平;论王安忆小说的温情书写[D];南昌大学;2015年
8 郜雪;王安忆小说的女性成长叙述[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9 牟文烨;论王安忆小说的影像化叙事[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10 张潇晖;新世纪以来王安忆作品中的现代女性形象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20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920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