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连科《丁庄梦》文本语言探究
本文选题:《丁庄梦》 + 阎连科 ; 参考:《河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阎连科是当代中国文坛具有一定世界影响力的作家。从1979年发表《天麻的故事》开始,他相继写下了“瑶沟系列”、“东京九国人物系列”、“和平军旅系列”和“耙耧系列”等作品,尤其是延续至今的“耙耧系列”,使他获得了广泛赞誉。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阎连科逐渐找到了最适合表达自己作品内容的文学语言。因而对其小说文本语言的研究,可以成为打开阎连科文学世界的突破口。论文将围绕阎连科的长篇小说《丁庄梦》,对文本中呈现的特点鲜明的文学语言进行梳理与归纳,以探究阎连科小说语言的主体成因和功用效果。论文的第一部分引言首先叙述阎连科的创作经历、作品影响,以及这篇论文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和选题意义;接着对目前学术界关于阎连科作品的研究现状进行一番梳理,同时也点出仍然存在的阎连科文学语言方面的研究空间。第二部分正文的第一章对作品中呈现的奇特丰富的语言现象进行分类和抽样,全面展现《丁庄梦》在语象选取、构词法活用、词类活用、特殊词语臆用、修辞异用、语言外在样式编排等多方面的运用特点,并结合语言学、统计学等学科理论,对这些语言运用的表达效果和审美意义进行论述。第二章依托第一章归纳的语言现象,结合文艺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身为创作主体的阎连科的文学观念、语言生成机制以及意识倾向进行探究和分析,从而获得《丁庄梦》文学语言形成的主体原因。第三章从语言功用的角度出发,探究阎连科运用这样奇特丰富的语料,最终所收获的人物形象层面和意蕴内涵层面的功用效果。从而使《丁庄梦》文本语言的研究,形成由表现到成因、再到功用层面,这样一个完整的、逐级的研究框架。
[Abstract]:Yan Lianke is a writer with certain world influence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ry circles. Since the publication of the Story of Gastrodia elata in 1979, he has successively written "Yao Gou Series", "Tokyo Nine people Series", "Peace Army Series" and "Harrow Series", especially the series of rakes that continue to this day. He won wide acclaim. In his long-term creative practice, Yan Lianke gradually found the most suitable literary language to express the contents of his works. Therefore, the study of the language of his novel text can be a breakthrough to open the world of Yan Lianke's literature. Based on Yan Lianke's novel "Dingzhuang Dream", this paper will sort out and summarize the distinctive literary language in the tex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main cause and function effect of Yan Lianke's novel language. The first part of the thesis first describes Yan Lianke's creative experience, the influence of his works, the research direction,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thesis. Then, the author sorts out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Yan Lianke's works in academic circle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oints out the research space of Yan Lianke's literary language. The first chapter of the second part of the text classifies and samples the strange and rich linguistic phenomena in the works, and comprehensively shows that Dingzhuang Dream is used in the selection of linguistic images, the use of word-formation, the practical use of parts of speech, the assumption of special words and the use of rhetoric. Combined with the theories of linguistics, statistics and other disciplin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xpressive effect and aesthetic significance of the use of these languages. The second chapter is based on the linguistic phenomena summarized in the first chapter,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psychology, to explore and analyze Yan Lianke's literary concept, language generation mechanism and consciousness tendency as the main body of creation. Thus,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literary language are obta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function, the third chapter explores Yan Lianke's use of such strange and rich language materials, and the final harvest of the character image level and connotation level of the functional effect. So that the study of the text language of "Dingzhuang Dream" forms a complete and progressive research framework from the expression to the cause of formation, and then to the level of function.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207.4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东平 ,李秀云;关注农民的生存环境——读阎连科的小说[J];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03期
2 刘保亮;;论阎连科小说的苦难叙述[J];名作欣赏;2006年22期
3 李丹梦;;极端化写作的命运——阎连科论[J];南方文坛;2006年06期
4 王尧;;为信仰写作——阎连科的年月日[J];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02期
5 李洱;;阎连科的声母[J];南方文坛;2007年05期
6 王晓丽;;论阎连科后期小说的命运悲剧[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阎连科作品学术研讨会[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杨亮;;一个人物,或一个世界——阎连科小说中的“人物”[J];文艺评论;2008年06期
9 阎连科;;魂灵淌血的声响——《阎连科作品集·总序》[J];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01期
10 董颖;;论阎连科小说中的恶魔性[J];名作欣赏;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阎连科;姜广平;;“偶然性比必然性有更多的包容性和震撼力”[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3)[C];2012年
2 王科;;感伤:生存的无奈与生命的荒唐—评《黑猪毛 白猪毛》[A];200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3年
3 阎晶明;;生命之树的疯狂生长——评《受活》[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方周末记者 朝格图;作家阎连科的田园梦[N];南方周末;2011年
2 本报记者 吴小曼 整理;阎连科 渴望精神的自由[N];华夏时报;2013年
3 麦西 书评人;阎连科的“糊涂”文学观[N];中国图书商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田朝晖;阎连科:我就是个地域性作家[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5 本报记者 何瑞涓;阎连科:我们怎样写小说[N];中国艺术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舒晋瑜;阎连科:我的写作与我的倔犟[N];中华读书报;2013年
7 记者 颜维琦;阎连科新作在“炸裂”中揭开灵魂的真实[N];中华读书报;2013年
8 石剑峰;阎连科谈《炸裂志》[N];东方早报;2013年
9 李洱;阎连科的力量[N];北京日报;2004年
10 牧歌;中篇小说之王——阎连科[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鲁红霞;阎连科小说修辞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建翔;阎连科《丁庄梦》文本语言探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7年
2 陈卫娟;阎连科小说的悲剧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柴丹;论阎连科作品中的女性形象[D];西北大学;2011年
4 王兆彬;论阎连科小说中的女性形象[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丁一;论阎连科的土地书写[D];苏州大学;2011年
6 丁国锋;阎连科的苦难叙事[D];安徽大学;2013年
7 王晋华;论阎连科的“疼痛写作”[D];西北大学;2013年
8 邢晶;阎连科小说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9 王媛;阎连科乡土小说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吴宏伟;阎连科小说创作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48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048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