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述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苏州大学》 2005年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述评
李兰英
【摘要】: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有着其特定的因素,它并不是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简单传播,而是中国社会与文化中蕴含着它产生的现实基础和思维来源。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与发展的现实基础是,中国社会存在着大量有待解决的女性问题;它的思维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中国女性写作的勃起,另一个是受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受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影响的全过程同时也是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本土化的全过程。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尽管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有着渊源关系,但是两者也有着许多的不同。 本文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论述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与发展;二是对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现状作了几点思考,包括关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本土化的问题,它与社会政治的关系,还有当下中国女性文主义文学批评的几个概念范畴 本文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接受美学理论、审美批评理论及文本分析等方法来阐释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发展以及对现状的思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206.0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倪秀维;当代少数民族女性诗歌创作中的女性主义影响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海霞;西苏“身体写作”对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范式建构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孙迁迁;女性审美特征与女性美学建构[D];湖北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坤;;从此越来越明亮[J];北京文学;1995年11期
2 王干;戴锦华;;女性文学与个人化写作[J];大家;1996年01期
3 戴锦华;陈染:个人和女性的书写[J];当代作家评论;1996年03期
4 王周生;“女作家”是什么?[J];文学自由谈;2000年02期
5 戴锦华;奇遇与突围──九十年代女性写作[J];文学评论;1996年05期
6 崔卫平;我是女性,但不主义[J];文艺争鸣;1998年06期
7 杨绍军;论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微;女性诗歌的母题取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何刘杰;;二十世纪末中国女性写作文化意义述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3 刘继红;;陈染“姐妹情谊”的书写及其感伤浪漫情愫——从《从另一只耳朵的敲击声》和《破开》说开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4 胡春芳;;一如既往的独语者——浅论陈染的散文集《谁掠夺了我们的脸》[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5 葛南楠;;进退维谷的时代女性——从《厨房》管窥90年代的女性写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6 刘亚美;;试析世纪之交女性写作的文化环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7 刘秀真;;论陈染小说中的新女性[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何刘杰;个人化写作"中的反抗与沉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姜波;自我精神人格的守护——评陈染的小说创作[J];北方论丛;2004年05期
10 宁琳;;简论戴锦华的新生代女性文学批评[J];北方论丛;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秀丽;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敬;变革与模仿:试论中国当代女性电影的审美创新及其社会意义(1978-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景银辉;“文革”后中国小说中的创伤性童年书写[D];上海大学;2010年
6 宁琳;新生代小说创作与批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冬梅;地域文化视野中的90年代女性城市小说[D];吉林大学;2011年
8 陈凌娟;柯莱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王源;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奎军;历史、文学文本、文学价值——以赛金花题材文学作品为个案[D];暨南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玉英;陈染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班晓宇;《时尚》杂志中的男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顾白雪;20世纪90年代中韩女性文学追求及创作手法比较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贾雪霞;“私人化写作”现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群英;论九十年代女性私人化写作[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兆彬;论阎连科小说中的女性形象[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葆萍;论陈染小说创作的先锋性[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冯玲玲;论安妮宝贝作品中的女性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闫慧;隔代的青春抒写[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张玲;论徐坤小说的创作嬗变[D];河南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洁华;西方女性主义美学:发展与批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2 李晓峰;;小说:黑暗灵魂的舞蹈——论残雪的文学观[J];当代文坛;2006年02期
3 禹建湘;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面临的困惑[J];湖南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4 傅晓翎;;从秘密花园到喧闹酒吧——浅论陈染、林白与卫慧的创作[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黄小娥;;舞者的镣铐——浅论女性写作的生存困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刘传霞;女性·身体·政治——从三部小说文本看建构女性自主性身体叙事的艰难历程[J];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7 何字温;近年文坛“身体写作”研究概观[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谢玉娥;;当代女性写作中有关“身体写作”研究综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王国有;;西方理性主义及其现代命运[J];江海学刊;2006年04期
10 陈成才;解读先锋状态中的残雪——残雪小说评述[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春;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潘建;弗吉尼亚·伍尔夫:性别差异与女性写作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任亚荣;20世纪90年代女性小说身体话语[D];上海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翠萍;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2 过明明;身体言语在当代中国的命运[D];苏州大学;2004年
3 臧婕;本土化的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戴锦华;陈染:个人和女性的书写[J];当代作家评论;1996年03期
2 陈晓明;先锋派之后:九十年代的文学流向及其危机[J];当代作家评论;1997年03期
3 王光明;女性文学:告别1995──中国第三阶段的女性主义文学[J];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兰英;;试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拿来主义”[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李兰英;;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J];大家;2011年06期
3 郑燕;;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女性”、“女性主义”和“女性写作”概念的本土化理解及运用[J];语文学刊;2009年13期
4 白菲菲;;从传统日常生活批判反思女性写作在中国的命运[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8期
5 魏天无;魏天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本土化历程及其问题[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3期
6 薛毅;浮出历史地表之后[J];文学评论;1999年05期
7 王挺;西方文学中的女性意识[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8 韩伟;试析《傲慢与偏见》和女性写作立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徐丽萍;;中国现代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印象点击[J];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玉明;卫莉莉;王利斌;王艳红;张建明;申智军;杨运生;梁美红;;警察人格结构本土化的初步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王丽珍;;基于网络的本土化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及模式的探讨[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3 朱沅沅;谢雨;;恢复性司法的本土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张宝林;;论中国高校心理咨询的本土化[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5 杨小微;;美日教育本土化变革的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6 暴琪;贾旭旻;;新公共管理本土化的推动因素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Hossein Hossenni;;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本土化(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8 高小贤;江波;王国红;;推动社会性别与发展本土化的努力(代序)[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9 马勇;梁圣蓉;;我国会展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创新思考[A];2007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情;;学校“再生产理论”本土化的几个问题[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卫金桥;[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张孜异;[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3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吴凡 刘亚筠;[N];机电商报;2006年
4 江洪;[N];中国信息报;2006年
5 周建越;[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陆一;[N];中国质量报;2002年
7 陈冬梅;[N];国际金融报;2004年
8 周侃;[N];解放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郭俐君;[N];中国工业报;2006年
10 美玲;[N];中国企业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雅红;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艳芳;在通向自我认同的途中[D];南京大学;2003年
3 周乐伟;资产证券化的经济学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4 赵芳;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技术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契合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江腊生;后现代主义与中国20世纪90年代小说[D];苏州大学;2006年
6 魏天真;女性文学的批判与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凌丹;制造业全球化与本土化关联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曾利君;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D];四川大学;2005年
9 吴瑜;社会性设计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杨永军;先秦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兰英;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述评[D];苏州大学;2005年
2 郑燕;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3 贺文;暧昧的女性写作——对“70年代”女作家小说创作的一种解读[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林晓云;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形态特征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卫泽;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中国当代女性写作的影响和意义[D];湘潭大学;2003年
6 陈静;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张爱玲的前期作品谈其女性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7 黄剑;从女权到女性——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与变[D];苏州大学;2004年
8 孙家宝;女性/个体“自我”的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徐文静;女性视野的丰富对话[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吕树梅;中国现代女性写作与贞节观[D];厦门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述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86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28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