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汉代自然神话的审美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4 01:10

  本文关键词:汉代自然神话的审美文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汉代是中国自然神话发展的黄金期,学者对于汉代自然神话的研究也颇有成就,但从审美文化角度涉及的则较少,论文通过汉代典籍、文献、汉画像石等资料的搜集研究,对汉代自然神话的新发展,汉代自然神话的形象、情感与文化内涵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梳理,分析了汉代自然神话的渊源、流变以及对后世文学艺术和自然审美的影响。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分析汉代天象神话中的形象与情感体验。主要探讨了汉代太阳神话的形象演变及其审美情感的变化,月亮神话的形象及其所寄托的生命意识,月神话与牛郎织女星辰神话所蕴含的形象母题,并从风、雨、雷、霜等天象神话中探究其自然神形象的多面性,分析了云神话所蕴含的浪漫主义审美意识。第二章考察汉代山川神话中的宗教意识与审美情感。笔者认为汉代女娲补天神话既表现了不可抗拒的大自然的威力,又体现了汉代人特有的战胜自然的雄大气魄,它融合了远古祭祀礼仪和汉代仙话的成分;泰山神话中的的宗教祭祀与封禅崇拜、魂归泰山的生命情感,昆仑山神话与三神山神话所表现的神仙不死思想、长寿观念及山水崇拜都体现出汉代山川神话中新的宗教与审美内涵。第三章在对汉代动植物神话分析中揭示出汉代人对动物(包括幻想的龙、凤、麒麟等)由神圣崇拜到世俗化审美欣赏(应用于日常文化生活)的意识变化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论述了汉代祥鸟瑞兽所承载的道德意义,并重点分析了桑林、桃、朱草等植物神话中其所蕴含的宗教情感、长寿愿望以及植物神话中的原始图腾崇拜和生命观念。第四章探讨汉代自然神话对自然审美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汉代自然神话中万物有灵和类比思维方式与审美体验方式的相通;阴阳五行思想的渗透使汉代自然神话表现出丰富的的空间审美意识;汉代自然神话中所包含的人对自然万物丰富的情感体验以及汉代自然神话中审美主体的确立对后世自然审美的影响。它们都促进了人与自然更为广泛、纯粹的审美关系的建立。
【关键词】:汉代 自然神话 审美情感 文化内涵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7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1. 论文的研究对象及选题背景8-9
  • 2. 国内外关于汉代自然神话审美文化研究的现状9-12
  • 3. 研究汉代自然神话审美文化内涵的意义、方法和创新点12-14
  • 第一章 汉代天象神话中的形象与情感体验14-29
  • 1.1 汉代神话中的太阳之美14-17
  • 1.1.1 太阳神话中的形象创造14-16
  • 1.1.2 太阳神话中的情感内涵16-17
  • 1.2 汉代月亮神话中的生命崇拜与浪漫想象17-22
  • 1.2.1 月亮神话中的形象演变17-20
  • 1.2.2 月亮神话中的生命情感寄托20-22
  • 1.3 牛郎织女星辰神话中蕴含的原型22-24
  • 1.4 汉代神话中风、雨、雷、电、云的形象与情感体验24-29
  • 1.4.1 风、雨、雷、电以善神的形象出现24-26
  • 1.4.2 风、雨、雷、电作为残厉之神26-27
  • 1.4.3 汉代云神话中的浪漫想象性27-29
  • 第二章 汉代山川神话中的宗教与审美29-39
  • 2.1 女娲补天神话中的文化意蕴29-32
  • 2.1.1 人与自然关系的折射30-31
  • 2.1.2 祭祀文化的遗存31
  • 2.1.3 仙话成分的融入31-32
  • 2.2 泰山神话中的宗教情感32-34
  • 2.2.1 泰山作为求雨、封禅之地32-33
  • 2.2.2 魂归泰山33-34
  • 2.3 汉代山川神话中的神仙观念与山水崇拜34-39
  • 2.3.1 昆仑山神话中的不死观念34-36
  • 2.3.2 三神山神话中的神仙思想36-39
  • 第三章 汉代动、植物神话中审美文化内涵39-54
  • 3.1 汉代鸟兽神话中的王权思想40-42
  • 3.1.1 蛇神话中王权思想的萌芽41-42
  • 3.1.2 感龙而生神话中的王权思想42
  • 3.2 汉代鸟兽神话中的祥瑞思想42-47
  • 3.2.1 汉代祥鸟瑞兽的形象特征42-45
  • 3.2.2 汉代祥鸟瑞兽承载的道德意义45-47
  • 3.3 汉代鸟兽神话中的仙化思想47-49
  • 3.3.1 汉代鸟兽神话中的长寿思想47-48
  • 3.3.2 汉代神仙化的坐骑48-49
  • 3.4 汉代植物神话中的自然审美49-54
  • 3.4.1 植物神话中的原始崇拜49-52
  • 3.4.2 汉代植物神话中的生命观念52-54
  • 第四章 汉代自然神话对自然审美的影响54-70
  • 4.1 汉代神话思维对自然审美的影响54-62
  • 4.1.1 汉代自然神话中万物有灵和类比的神话思维54-57
  • 4.1.2 汉代自然神话的空间审美意识57-62
  • 4.2 汉代神话中人对自然的情感体验62-70
  • 4.2.1 对生命和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62-65
  • 4.2.2 趋吉避凶的世俗化情感的折射65-70
  • 结语70-72
  • 参考文献72-7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79-80
  • 致谢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衍存 ,于春海;试论神话创作的三个要素[J];东疆学刊;1993年03期

2 姚周辉;论马克思关于神话是不自觉的艺术创作[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3 王雨海;论世界宇宙生成神话的两种形态[J];许昌师专学报;1998年03期

4 汉斯·布鲁门贝格;李包靖;;走向终结的现代审美神话[J];现代哲学;2006年02期

5 谢国先;;神话的存在与人的存在——论神话的本质[J];思想战线;2008年01期

6 秦家华;神话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神话的论述[J];云南社会科学;1984年05期

7 刘城淮;;女娲伏羲神话论[J];贵州文史丛刊;1986年02期

8 蒙飞;;中国感生神话起源初探[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9 王松;;论神话与宗教的区别[J];山茶;1984年04期

10 谷德明;;论少数民族神话的历史地位[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子贤;;略论神话与原始宗教的关系[A];民族学研究第三辑[C];1982年

2 王威;;黑龙江流域人类起源神话比较研究[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3 卢敏飞;;同饮一江水,都是岭南人——从布洛陀神话看毛南族族源[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实习记者 刘华平;电影真的有“神话”吗[N];华夏时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毛郭平;神话变形论析[D];西北大学;2005年

2 周晓明;先秦神话英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董闪;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新神话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4 何卓琳;汉代自然神话的审美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5 郝亚希;希腊神话与宗教的东方因素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林霖;试论神话的当代重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志华;新女性神话[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何勋;神话之轻与游戏之重[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汉代自然神话的审美文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48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648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a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