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人民文学》中的乡土小说研究(2000—2013)
本文关键词:新世纪以来《人民文学》中的乡土小说研究(2000—2013),,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对乡土中国的关切和书写是中国文学的重要传统。新世纪以来,面对城市化的强势入侵,乡土世界日益萎缩,乡土小说的命运备受学界关注。《人民文学》自创刊始就与乡土小说颇有渊源,新世纪以来继续以其包容性、权威性为乡土小说提供发展的平台。笔者通过考察新世纪以来《人民文学》(2000——2013)中的乡土作家群和作品,发现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乡土小说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但通过对五六十年代出生作家和七八十年代出生作家的比较,可以看出乡土小说发展现状的某些端倪。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结论。绪论部分介绍新世纪的文化语境、乡土小说概念、论文选题依据以及现有的相关研究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章从整体上概述了《人民文学》与乡土小说的不解之缘,回顾了自创刊到九十年代,《人民文学》引领每一次的创作风潮,其中的乡土小说也大放异彩。新世纪以来,就《人民文学》涉及的乡土小说相关作家作品而言,作家的年龄层结构出现“老龄化”倾向,籍贯地域分布不均衡,集中在相对落后的区域,作品倾向于探讨城乡互动关系。第二章和第三章分述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出生作家在乡土写作中的突出特点,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作家,倾向于立足乡土,回望记忆的乡村,通过“苦难叙事”和“诗意田园”来想象传统的乡土世界,在摹写新世纪以来乡村的巨变上似有捉襟见肘的趋势。七八十年代出生作家,主要站在城市的角度关注乡村,企图通过偶尔驻足乡村,实现精神上的返乡,但徒劳无功。乡村在他们的笔下呈现出碎片化、同质化、符号化的趋势,难以挖掘出乡土世界的深层结构意义。结论部分通过对《人民文学》的考察,简单总结了新世纪以来乡土小说的现状:乡土作家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可能带来后续发展的严峻形势,乡村的符号化、城镇化则从地域空间上影响着乡土小说的未来,系列小说的出现体现出当下乡村的复杂化和破碎化,《人民文学》的非虚构写作从侧面透露出新世纪以来某些乡土小说的过度虚构和想象的问题。
【关键词】:乡土小说 《人民文学》 “老龄化” 苦难叙事 诗意田园 符号化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7
- 一、新世纪乡土小说的文化语境9-11
- 二、选题来源及依据11-13
- 三、乡土小说概念厘定13-14
- 四、新世纪乡土小说的研究现状14-17
- 第一章 《人民文学》与乡土小说17-32
- 第一节 历史渊源17-22
- 一、“十七年文学”中的农村题材小说18-19
- 二、新时期的乡土小说19-21
- 三、九十年代以来的乡土小说21-22
- 第二节 《人民文学》中的乡土小说作家群及作品22-32
- 一、作家年龄与地域分布22-25
- 二、作品数量及内容25-32
- 第二章 立足乡土,回望乡村——五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的乡土书写32-47
- 第一节 乡村苦难叙事的历史进展32-39
- 一、多元化的苦难叙事33-37
- 二、失真的苦难37-39
- 第二节 乡村田园想象书写39-47
- 一、大地与温情40-41
- 二、日常与诗意41-47
- 第三章 立足城市,偶然归来——七八十年代出生作家的乡土书写47-59
- 第一节 新世纪乡土书写中的“离去—归来”模式48-53
- 一、成长中的乡土缺席48-51
- 二、精神返乡之旅51-53
- 第二节 符号化的乡村书写53-59
- 一、乡村记忆的停驻53-55
- 二、乡村风情的城镇化55-59
- 结语59-63
- 参考文献63-65
- 附录65-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1-72
- 后记72-75
- 附件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彦君;中国现代乡土小说悲剧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2 康长福;百年沧桑与文学记忆——简述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流变[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周玉英;简论二十年代的中国乡土小说[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柯源;深层次的比较:可能与实践——评《中国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比较史论》[J];江海学刊;2002年06期
5 朱庆华;;浙籍作家与“五四”乡土小说[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赵学勇;全球化时代的西部乡土小说[J];唐都学刊;2003年01期
7 康长福;;历史的遗憾与未来的希冀——世纪之交乡土小说创作的回眸与前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康长福;世纪末的温情暖意——90年代乡土小说的情感指认[J];当代文坛;2004年01期
9 李兴阳;西部民俗风情与乡土小说的文体特征——西部20世纪80年代乡土小说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陈晓涛,方霞;试论“乡土小说”向“农村小说”的转换[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爱珠;;永远的诱惑——20世纪中国抒情乡土小说的历史考察[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2 李素梅;;城市化进程背景下新世纪乡土小说的主题表现形态[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3 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创作审美观念的蜕变[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仲明;乡土小说理论的开拓与创新[N];文学报;2007年
2 赵学勇 刘颖;九十年代的西北乡土小说[N];光明日报;2002年
3 罗关德;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两个时空坐标[N];文艺报;2005年
4 张懿红;当代乡土小说考察报告:四个主题性想象[N];中国艺术报;2006年
5 赵雷;“四川乡土小说的现状与缺失”研讨会举行[N];文艺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郭庆权;乡土小说创作的一种突破[N];锦州日报;2008年
7 王莹;乡土小说《土窑》展现新农村巨变[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8 记者 易飞;荒湖新乡土小说研讨会举行[N];湖北日报;2010年
9 李兴阳;新世纪乡土小说折射时代焦虑[N];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著名作家 红柯;离开乡土始有乡土小说 离开母语始有方言写作[N];中国艺术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丽妍;新世纪乡土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韩玉洁;作家生态位与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生态意识[D];苏州大学;2009年
3 孙高娃;科尔沁当代乡土小说文化内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赵允芳;90年代以来新乡土小说的流变[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瑞英;地域文化与现代乡土小说生命主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魏家文;民族国家意识与现代乡土小说[D];武汉大学;2005年
7 轩红芹;向城求生[D];浙江大学;2006年
8 王晓恒;五四乡土小说与八十年代寻根文学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罡;论多元选择中的90年代乡土小说[D];郑州大学;2001年
2 杨丽;论五四乡土小说的死亡叙事[D];山西大学;2007年
3 徐权;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作家的身份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高倩男;论近三十年中国乡土小说的两次转型(1980-2013)[D];渤海大学;2013年
5 孙阳;现代乡土小说主题演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威;作家身份与五四乡土小说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7 殷名伟;家族、乡土与记忆—被遗忘的祠堂[D];西南大学;2015年
8 姚凯;传承与新变[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9 韩蜜蜜;90年代以来河南乡土小说的还乡书写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10 祁志龙;1990年代以来南阳乡土小说叙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新世纪以来《人民文学》中的乡土小说研究(2000—2013),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58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65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