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余华长篇小说的写实性
本文关键词:论余华长篇小说的写实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余华长篇小说的写实性,即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本文围绕这个问题分为三大部分来写。第一部分从传统现实主义的角度切入,通过对比,得出余华长篇小说在细节描写和典型化方面的特点。余华的长篇小说在细节上注重艺术的真实性。此外,余华的长篇小说也注重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描写。第二部分从新写实小说和底层写作两个角度切入来写余华长篇小说的写实性。通过与新写实小说的对比,可以得出余华长篇小说温情叙述和非零度叙事的特点。从底层写作的角度,可以得出余华长篇小说独特的写实性。余华的长篇小说是站在底层群体的立场上与底层群体进行对话的。他的小说对底层群体充满了悲悯之情。第三部分则是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进行升华,进一步概括出余华长篇小说两个特点。一个是个人化叙事,注重个体的生命状态。另一个是余华善于通过语言和行动来透视人物的心灵活动,来塑造内在的人。
【关键词】:余华 长篇小说 写实性 传统现实主义 新时期小说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5
- 引言5-6
- 第一章 传统现实主义视域下余华长篇小说的写实性6-19
- 一、余华长篇小说的现实:不断开放的日常生活伦理世界6-12
- 二、余华长篇小说对传统现实主义叙事的借鉴12-19
- 1.细节描写12-14
- 2.典型化手法14-19
- 第二章 新时期视域下的余华长篇小说的写实性19-31
- 一、余华长篇小说写实性与新写实小说19-24
- 1.情节型结构19-21
- 2.温情叙述21-23
- 3.非零度叙事23-24
- 二、余华长篇小说写实性与底层写作24-31
- 1.余华的底层书写25-27
- 2.情感立场27-29
- 3.叙事态度29-31
- 第三章 从中外小说看余华长篇小说的写实性31-36
- 一、个体叙事31-33
- 二、塑造内在的人33-36
- 结论36-37
- 参考文献37-39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39-40
- 致谢40-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天雪;;谈吴一峰山水画的写实性[J];荣宝斋;2008年01期
2 崔炳利;;秦俑雕塑的写实性风格及其文化内涵[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3 刘钎妤;李洪;;浅析北宋山水画风的写实性和对诗意的不自觉追求[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5期
4 王元元;浅谈写实性[J];东方艺术;1998年05期
5 顾迎庆;;现代女性人物的写实性与装饰性描绘[J];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2012年10期
6 尹东海;;从散文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位置关系来看散文的客观写实性[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7 刘丽雪;;浅论写实性绘画的心理需求[J];职业圈;2007年13期
8 李国柱;;写实性人物画中的意象[J];艺术市场;2007年08期
9 武锐;;论写实性和虚拟性[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08期
10 樊超;;具有中国美学特征的写实性肖像油画浅探[J];中国艺术;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应霁民;推动校外美术教育健康发展[N];美术报;2000年
2 孔繁明;写实手法与意境营造[N];美术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罗小珊;浅议宋代人物画的写实性[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2 晋民旭;中国明末清初时期和韩国朝鲜中后期写实性肖像画的比较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3 崔炳利;论秦俑雕塑的写实性风格及其文化内涵[D];山东大学;2009年
4 刘良军;论写实性语言在文学插画中的运用[D];北京服装学院;2015年
5 崔健;写实性雕塑的原理及中国城市雕塑的现状[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6 李雪松;论写实性油画中的肌理表现[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7 屈玫均;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绘画写实性的研究运用[D];湖北美术学院;2010年
8 李先慧;论余华长篇小说的写实性[D];青岛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论余华长篇小说的写实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66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