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李广田文艺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7 17:01

  本文关键词:李广田文艺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李广田(1906-1968),出生于山东邹平县小杨家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评论家、教育家和民间文艺工作者。1948年至1952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52年至1968年,任云南大学任副校、校长。李广田在创作和文学理论方面都有卓著的成就。就如今的研究成果来看,散文是其最为人所熟知的领域,学术界至今对李广田文艺思想的关注不多,取得的研究成果也十分有限。作为一名在文艺思想方面有着颇多论述的学者,其价值和地位没有得到合理的评估,无疑是个缺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李广田全面、准确的认识和评价。因此,对于李广田文艺思想的研究存在较大的挖掘空间,具有重要价值和积极意义。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讨论李广田文艺思想生成的背景,主要从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和个性气质三个方面展开。李广田文艺思想的萌芽、发展、成熟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学术经历、家庭影响以及个性气质是紧密相连的。他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有着丰富的创作实践,在中外学者的共同影响下,既有宏观而广阔的文学视野,又能够对前人有所扬弃,吸收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中的合理养分。 第二部分,探讨李广田文艺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包含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体式论、文学批评论。文学本质论主要从李广田给文学下的定义出发,阐释李广田的文艺思想经历的从抒发自我性情到反映生活的意识形态性的转变。其中,抒发自我性情重点说的是李广田前期文学思想偏向于个人抒情,对于语言和思维的驾驭多具表现性和象征性,在对生命的体验中渗透着较浓的思乡与怀旧情结;而反映生活的意识形态性,侧重分析了由于抗战爆发导致的李广田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了“生活反映论”和“为人民”的革命文学论。转变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本质观,成为了贯穿李广田文艺思想的主线。文学创作论包括创作主体、创作过程、创作特色三个方面。全面体现了李广田对文学创作中主客体应具备的素质、想象和风格以及语言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以及创作中具有的思想特色等方面的深刻见解。文学体式论,包括诗歌论、散文论和民俗文学论三个部分。是李广田在进行了充分的写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希望通过对诗歌、散文的产生、发展和特点出发,进一步提出自己关于“文体融合”与文体独立性的看法,从而将文学体式问题清晰化、规范化。文学批评观包括批评原则和批评主体两方面,是李广田对于印象式、创造式批评以及批评家所应有的素质的具体论述。 第三部分,论述对李广田文艺思想的评价,主要包括贡献、不足和启示。在对其文艺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评价。一方面是李广田在文学语言的“本体论”的提出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另一方面,他的文学批评兼具独立性与思辨性,实属难得。但他的文艺思想也存在开拓性不足、后期沦为为政治服务的工具等局限,值得深思。当代意义包括人文与科学并存的现代性、影响深远的乡愁文学范式、审美与功利性的平衡、“文艺大众化”的理性践行、倡导散文审美格局的重建五个方面,他的研究方法、研究视野和理论实践对当代文艺思想的研究就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李广田 文艺思想 本质论 创作论 体式论 批评论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绪论9-12
  • 第一章 李广田文艺思想的生成背景12-19
  • 第一节 时代背景12-13
  • 第二节 理论渊源13-17
  • 一、 周作人思想的启蒙13-14
  • 二、 马尔廷等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家的影响14-16
  •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沾溉16-17
  • 第三节 个性气质17-19
  • 第二章 李广田文艺思想的基本内容19-56
  • 第一节 文学本质论——从“抒发自我性情”到“反映生活”19-28
  • 一、 抒发自我性情——李广田前期文艺本质观20-24
  • 二、 反映生活与“为人民”——李广田后期文艺本质观24-28
  • 第二节 文学创作论28-38
  • 一、 创作主体论28-33
  • 二、 创作过程论33-35
  • 三、 创作特色论35-38
  • 第三节 文学体式论38-50
  • 一、 诗歌论38-43
  • 二、 散文论43-49
  • 三、 民间文学论49-50
  • 第四节 文学批评论50-56
  • 一、 批评原则51-54
  • 二、 批评主体54-56
  • 第三章 李广田文艺思想的评价56-67
  • 第一节 李广田文艺思想的贡献与不足56-62
  • 一、 李广田文艺思想的贡献56-60
  • 二、 李广田文艺思想的不足60-62
  • 第二节 李广田文艺思想的启示62-67
  • 一、 人文与科学并存的现代性62
  • 二、 影响深远的乡愁文学范式62-63
  • 三、 审美性与功利性的平衡63-64
  • 四、 “文艺大众化”的理性践行64-65
  • 五、 倡导散文审美格局的重建65-67
  • 结语67-68
  • 参考书目68-71
  • 致谢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学勇;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综论[J];兰州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2 秦林芳;论李广田三十年代散文创作的忆旧视角[J];齐鲁学刊;2001年06期

3 闫永利;论李广田的文学批评观念[J];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4 童庆炳;;作家的童年经验及其对创作的影响[J];文学评论;1993年04期

5 蔡清富;;琳琅满目的生活画廊——论李广田的散文创作[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2年04期

6 罗关德;二三十年代倡导乡土文学的三种理论视角[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李广田文艺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6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706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5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