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骥德《曲律》中的“本色”说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7 17:14
本文关键词:王骥德《曲律》中的“本色”说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王骥德《曲律》中的“本色”说戏曲理论是集大成的,它在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体系。“本色”这一个范畴的内涵丰富,既在诗词领域有着一定的影响,也是戏曲理论的一个核心范畴。本论文对“本色”的语义和理论发展脉络作了简单的溯源,为展开了正文主体部分的论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论文的主体部分是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的。一是王骥德“本色”说的含义溯源及形成。其“本色”说的形成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还有恩师徐渭对他的影响,以及和友人之间的交流戏曲、切磋戏曲而进发的有关“本色”说的戏曲理论。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个人对戏曲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而使他在戏曲研究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本色”说。这一背景的论述,有利于深刻的理解王骥德“本色”说理论,也体现了本文所运用的历史思想研究方法。二是王骥德“本色”说的内涵和特征。王骥德“本色”说的内涵和特征包括以“真情”为核心追求的情感诉求,以“浅深、浓淡、雅俗之间”为语言特色的风格追求。戏曲情感和语言的有机结合,使戏曲能够传神、写意,达到一种“风神、标韵”的审美思想境界。同时,也论述了他的“本色”与“当行”时分、时合,“本色”的内容包含了“当行”的内容,所以他的“本色”是与“本色语”有着极大地不同的,“本色语”也可以说是蕴含在他的“本色“之中的。三是王骥德“本色”说的理论构成。这一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主要是从“曲体论”、“创作论”、“批评论”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的。在“曲体论”这一部分中,王骥德提出“曲之始,止本色一家”,开创了曲别是一家的理论,认识了戏曲这一文体与诗词的不同与差异。在“创作论”中他对戏曲创作的总体要求是“词格俱妙,大雅与当行参间”,然后具体的要求戏曲结构要先构思主意,然后再定下间架;要求戏曲情节有新意,情节发展紧凑,注意轻重缓急;要求戏曲声律和情感配合,做到“以调合情”;人物是戏曲传达情感的载体,要做到“模写物情,体贴人理”的人物形象的塑造。王骥德“本色”说中既有创作论,也有批评论。他的批评论就是把创作论中一些理论转为戏曲作家和作品品评和鉴赏的规则。他对戏曲作家、作品的批评鉴赏持全面的看法,兼顾法与词、声律与文采,从而对某些戏曲争论尽可能的做到公正的评价。四是王骥德“本色”说的理论依据。这一部分阐释了王骥德的“本色”说理论与“雅正之本”和“自然之根”的思想的渊源,从而找出了王骥德“本色”说的思想支撑。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总结了王骥德“本色”说的影响、价值和意义,既提到了王骥德“本色”说对李渔戏曲理论的影响,也提到了“本色”说的理论价值和对当代戏曲文学建设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在结语中对王骥德“本色”说作了一个总体阐述,指出了其理论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王骥德 “本色”说 “以调合情” “风神”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5
- (一) 王骥德“本色”说的研究现状9-14
- (二) 本选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14-15
- 一、王骥德“本色”说含义、溯源及形成15-24
- (一) “本色”的含义及溯源15-16
- (二) 王骥德“本色”说的形成16-24
- 1. 时代的感召:“时文气”和“骈绮风”并行17-18
- 2. 恩师和友人的影响:“双美”的“本色”说18-21
- 3. 家传与个人的追求:“笔补造化,纠偏补弊”21-24
- 二、王骥德“本色”说的内涵24-33
- (一) “本色”的内涵24-29
- 1. “本色”的情感追求:“持一‘情’字,摸索洗发”24-26
- 2. “本色”的语言风格:“浅深、浓淡、雅俗之间”26-28
- 3. “本色”的审美境界:“风神”28-29
- (二) “本色”与“当行”29-31
- (三) “本色”与“本色语”31-33
- 三、王骥德“本色”说的理论构成33-42
- (一) 曲体论:“曲之始,止本色一家”33-34
- (二) 创作论:“词格俱妙,大雅与当行参间”34-40
- 1. “定间架,立主意”的结构论35-36
- 2. “新奇、紧凑、审轻重”的情节论36-37
- 3. “以调合情”的声律论37-38
- 4. “模写物情,体贴人理”的人物塑造38-40
- (三) 批评论:以“本色”为准则40-42
- 1. “法与词两擅”与“可传可演”的品评准则40-41
- 2. “规之全瑜”的批评方法41-42
- 四、王骥德“本色”说的思想基础42-45
- (一) “本色”之根:“自然”42-43
- (二) “本色”之本:“雅正”43-45
- 五、王骥德“本色”说的影响和价值意义45-48
- (一) 王骥德“本色”说的影响45-46
- (二) 王骥德“本色”说价值和意义46-48
- 1. 王骥德“本色”说的理论价值及意义46
- 2. 王骥德“本色”说的对当代戏曲创作的价值及意义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4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54-55
- 后记55-5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宁;;晚唐诗学视野中的右丞诗——司空图对王维的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2 张继文;;从现存若干文物文献看文成公主入蕃对唐蕃经济文化的影响[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年08期
3 许连军;贾丽丽;;本世纪以来《二十四诗品》与道家关系研究述评[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年09期
4 郭桂滨;;破、立、存疑间前行——《二十四诗品》辨伪过程述论[J];中国诗歌研究;2007年00期
5 武晓蕾;;从“滋味”到“韵味”——中国古典美学审美理想的深拓[J];青年文学家;2014年14期
6 刘振英;;论黄粱梦诗歌的美学特质——旷达[J];邯郸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7 尹子能;;“立象以尽意”何以成为可能[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孙e
本文编号:2707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70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