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西安市明城墙区域慢行交通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8 17:59
【摘要】:西安市是世界闻名的文化古都,而明城墙区域内历经古今几千年的建设与发展,使其内部路网至今在很大程度上还保存着中国古代特有的较为规整的棋盘格式布局。一直扮演着城市经济、文化、行政中心的明城墙区域,产生并吸引了大量交通出行,随着城市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其内部交通压力已不堪重负。明城墙区域是传统城市空间的代表,内部聚集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人文景观价值,在交通建设发展中必须加以保护和传承,以发展适宜其特定空间格局的交通方式,即慢行交通来满足当代和未来的交通需求。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慢行交通的发展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典型城市发展慢行交通的成功经验,分析慢行交通的基本特性,包括慢行交通自身特征,以及慢行交通出行的目的特性、距离特性,利用数据拟合得出西安市慢行交通出行的合理阈值,得到慢行交通在明城墙区域的发展定位。其次文章分析了明城墙区域背景、历史文化特征和发展保护历程,提出明城墙区域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问题,并通过对区域内现状路网条件、交通状况以及慢行交通发展现状的剖析和评价,讨论在明城墙区域内建立慢行交通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从对明城墙区历史遗迹保护的角度入手,通过慢行系统的空间形态要素分析,建立慢行系统构建模型,在明城墙区域内设计构建了独立的慢行系统,并针对所构建慢行系统提出了具体的交通组织措施和建议,力求系统的连续性和安全性,以期通过发展适宜区域特征的交通方式,对缓解区域内的交通状况和保护其历史文化价值有所帮助。
[Abstract]:Xi'an is a famous ancient cultural capital in the world, but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area of Ming City wall, the internal network of Xi'an has to a great extent preserved the relatively regular layout of chessboard format peculiar to ancient China. As the city economic, cultural, administrative center of the Ming city wall region, produced and attracted a large number of traffic travel,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 motorization process, its internal traffic pressure has been overwhelmed. The city wall area of Ming Dynasty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traditional urban space, with a large number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lics gathered inside, and has a very hig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and cultural landscape value, so it must be protected and inheri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ffic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meet the current and future traffic demand, slow traffic is developed which is suitable for its specific spatial pattern. This paper first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slow traffic at home and abroad,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slow traffic in typical cities, analyz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low traffic, inclu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low traffic itself, and the purpose characteristics of slow traffic travel. Based on the distance characteristics, the reasonable threshold of slow traffic travel in Xi'an is obtained by fitting the data, and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slow traffic in Ming city wall area is obtained. Second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gional backgrou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he Ming city wall, puts forward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and protection problems of the Ming city wall area,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oad network conditions in the are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establishing slow traffic system in the area of Ming city wall by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the traffic situation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low traffic development. Finall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relics in the Ming City Wall are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morphological elements of the slow moving system, a slow moving system construc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an independent slow moving system is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in the Ming city wall area. And put forward the concrete traffic organization measure and suggestion for the slow-moving system, and strive for the continuity and safety of the system,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traffic mode suitable for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It is helpful to alleviate the traffic situation and protect it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晔;;《上海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解读[J];建设科技;2009年17期

2 夏天;;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设计策略分析[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0年05期

3 曹诗怡;高莹;;基于可持续人居环境理念的慢行交通研究——以长沙为例[J];中外建筑;2011年11期

4 田丽丽;张志丹;周锦文;李晓艳;樊一冲;耿林霄;张兴东;;天津市慢行交通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生态经济;2012年01期

5 张雁;;倡导慢行交通之我见[J];交通与运输;2012年02期

6 章燕;;关于慢行交通发展的一些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23期

7 沈玮;;公共自行车——慢行交通枝条上的一片绿叶[J];交通与运输;2013年04期

8 章继光;;把慢行交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J];交通与运输;2013年04期

9 张茜茜;;哈尔滨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4年07期

10 赵新;;慢行交通语言指示标识改善设计方法研究[J];广告大观(标识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宇;;城市慢行交通规划研究——以济南市西客站片区为例[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毛荣昌;张政;熊曲波;张利学;;基于生态宜居导向的慢行交通规划指引研究——以无锡新区商贸区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王树盛;曹国华;王进坤;;功能多元的慢行交通网络规划方法研究——以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4 李海峰;;低碳视角下的苏州慢行交通研究[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桂昆鹏;徐建刚;张飞;;基于道路共享理论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肖宁玲;;浅议慢行交通空间的景观控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孙福成;周彤梅;王军利;;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A];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智能交通与安全[C];2013年

8 张航;万军;;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慢行交通发展模式研究[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9 郭劲松;刘奇;;长沙市慢行交通系统改善探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鹏;;基于系统优化的城市慢行交通规划研究综述[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伟 记者 姜雪松;冰城明天,打造绿色慢行交通[N];哈尔滨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谢江林;建城市慢行交通让筑城“畅”起来[N];贵阳日报;2013年

3 李定;杭州:慢行交通并不慢[N];中国房地产报;2008年

4 叶云邋浙江记者站 徐文潇;杭州将建立慢行交通系统[N];中国旅游报;2008年

5 李雪林;营造300多处城市魅力区[N];文汇报;2008年

6 记者 葛妍 黄伟清;建宜居城市,“慢行交通”很重要[N];南京日报;2009年

7 李辑;规划“慢行交通” 城市更加宜居[N];中国建设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王蔚;让“慢行交通”有“快乐体验”[N];文汇报;2011年

9 记者 李丹丹;中心城区拟推“慢行交通”[N];中山日报;2011年

10 记者 赵雪;给慢行交通留出空间[N];长春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聪颖;城市慢行交通规划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霞;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历史街区慢行交通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石银领;城市慢行交通规划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牛晓婧;西安市明城墙区域慢行交通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王善梅;城市慢行交通路网布局与设施设计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胡鹏;基于接驳的慢行交通一体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沈营;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路网与设施规划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闫慧丽;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城市慢行交通网络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8 吴洁;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9 吴瑕;中小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模式与实施方法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

10 韩双;慢行交通稳静化设计适应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86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386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e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