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微更新”视角下的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9 16:53
  自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人口不断扩张。然而急剧扩张的城市中,居住区衰退的速度明显加快成为了越来越突显的问题。中国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由增量模式过渡到存量模式阶段,相对于以往讲究“高周转”、“大拆大改”的粗放式城市更新方式不同,“微更新”这种城市更新是更加精致的、注重人文关怀的方式。作为人们居住和活动的区域,社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居民来说,社区是否拥有良好的公共空间环境已经不单是设计师通过简单的空间环境设计可以做到的,它需要结合更多层面来协助社区整体的更新。社区的公共空间,作为居民日常生活与活动的载体,是更新设计中的重要研究对象。现实中会常常出现每个社区微更新的方式千篇一律、绿地改成停车场等居民可能并不真正需要的更新,无法为社区带来空间环境上的修复或者情感上的链接。新时代的社区更新,应当更加关注人本身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行为习惯。更新设计应从实际需求出发,而不应该为了更新而更新。设计师如何在社区微更新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居民的需求,合理的进行规划和设计出为人的、属于人的居住生活环境,这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微更新理论等研究,结合上海社区公共空间的发展历程,期以总结问题,在相关理论与实践案例的基础上提出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设计策略,提出当今时代背景下的社区微更新设想。基于微更新视角下的社区公共空间,从可持续性目标出发,分别在设计层面、管理层面、实施体系路径等方面进行探究,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策略的探讨,希望能够为社区微更新策的设计方法提供一些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984.12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外研究现状
    1.4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1.6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2.1 微更新
        2.1.1 微更新的概念
        2.1.2 微更新的理论来源
        2.1.3 操作方式与参与者
        2.1.4 社区微更新的意义
    2.2 社区
        2.2.1 社区的概念
        2.2.2 邻里关系
        2.2.3 社区设计
    2.3 社区公共空间
        2.3.1 公共空间的概念
        2.3.2 社区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
        2.3.3 从空间到场所
第三章 上海社区公共空间的发展与现状问题
    3.1 上海社区公共空间的发展概况
        3.1.1 里弄类社区(10-40年代)
        3.1.2 新村类社区(70-90年代)
        3.1.3 新型居民区(90年代-至今)
    3.2 当代社区公共空间现状存在的问题
        3.2.1 硬件功能设计不完善
        3.2.2 软件功能设计被忽视,居民间缺乏交流沟通
        3.2.3 景观绿化营造的过度形式主义
        3.2.4 公共空间同质化,缺乏人文个性
    3.3 传统更新方式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微更新”视角下的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4.1 更新设计策略的原则
        4.1.1 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4.1.2 需求导向的原则
        4.1.3 渐进微小的更新原则
    4.2 更新的目标
        4.2.1 硬件功能与软件功能的提升
        4.2.2 绿化景观品质的提升
        4.2.3 重构社区文化价值链
    4.3 更新的实施路径
        4.3.1 设计层面
        4.3.2 管理层面
        4.3.3 流程层面
第五章 实例探讨——上海南翔格林世界社区微更新设计
    5.1 更新背景
    5.2 现状分析
        5.2.1 现场痛点调研
        5.2.2 居民需求调研
        5.2.3 调研总结
    5.3 微更新设计策略
        5.3.1 设计层面
        5.3.2 管理层面
        5.3.3 流程层面
    5.4 更新中的难点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红霞;;社区老年人公共空间的规划与管理——以昆明主城区为例[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年09期

2 毕胭;;大学校园不同类型公共空间的植物设计[J];百科知识;2019年18期

3 曾昕;;新媒体语境下的独特性与公共性:公共空间视域下的青年网络文学[J];外国语文研究(辑刊);2018年02期

4 邹明妍;周铁军;;“社区营造”模式下乡村公共空间营建策略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8年12期

5 谭晖;;谁的需求? 什么样的需求?——公共空间设计需求案例研究[J];当代美术家;2018年06期

6 马丁?舍恩菲尔德;欧阳u&;;“建筑上的艺术”与“公共空间中的艺术”:联邦德国及柏林的公共艺术政策[J];公共艺术;2018年06期

7 张璎瑛;赵秀敏;石坚韧;;乡镇聚居地公共空间活力解析[J];小城镇建设;2019年01期

8 陈世旭;;不做无谓的争论[J];四川党的建设;2019年01期

9 张立凡;;传统乡村公共空间解析与思考[J];绿色科技;2019年03期

10 陈静;;打开公共空间 直通群众心间[J];群众;201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晶环;农村公共空间的转型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2 孙倩;上海近代城市建设管理制度及其对公共空间的影响[D];同济大学;2006年

3 胡辉;总体空间的观念[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4 何正强;社会网络视角下改造型社区公共空间有效性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5 黄骏;地铁站域公共空间整体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

6 叶敏;中国特色网络民主形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利雄;汶川震后恢复重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8 何小青;公共艺术发展路径的向度分析[D];上海大学;2011年

9 周祥;广州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及其演进研究(1759-1949)[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吕小辉;“生活景观”视域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楚仪;基于文创理念的乡村民宿公共空间艺术营造研究[D];鲁迅美术学院;2019年

2 张淼林;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变迁与活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3 谭雅妮;深圳白石洲城中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4 胡佳奕;共享理念下济南市住区公共空间活力优化策略[D];山东建筑大学;2019年

5 赵阳;豫东地区乡村公共空间营造策略探研[D];中原工学院;2019年

6 宫芮;“微更新”视角下的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7 闫缓缓;上海城市地铁站公共空间营造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7年

8 张蕊蕊;激发艺术体验的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9 罗超;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公共性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10 李刚;旧城商住混合街区公共空间重构[D];厦门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320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6320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0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