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化背景下侗族村寨空间格局的变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坪坦侗寨的个案分析
发布时间:2024-06-15 00:10
随着我国申遗热潮的推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也开始步入申请世界遗产这一进程中,在遗产标准的认定下逐渐纳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实践,村落遗产地在“权威式遗产话语”体系下正经历着“遗产化”这一进程。坪坦侗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申遗点,在多方利益相关群体的博弈中,村落空间格局发生了变迁;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视角对坪坦侗寨空间生产进行分析,探究其空间格局变迁的影响机制。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获取研究资料,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和半结构访谈法,了解坪坦侗寨传统空间演变历程和遗产话语体系下的空间格局变迁。分析坪坦侗寨在遗产化背景下经历的空间生产过程,从空间实践、空间表征、表征空间三个方面构建坪坦侗寨空间生产框架,探究侗寨传统空间思想所构建的空间格局在遗产化背景下发生的重构。研究表明:当前遗产化背景下空间生产是遗产话语权力推动下的空间生产逻辑,政府部门、遗产专家、规划专家等相关主体构想的空间表征主导了坪坦侗寨的空间生产;在生产出村落新的空间格局的同时,多方生产主体也逐渐纳入到村寨社会关系网络中形成新的社会关系网络,新的社会关系又反过来推动着空间生产。坪坦侗寨不再只是居民的生产生活空间,逐渐向遗产保护空间...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框架和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
1.4.1 研究视角创新
1.4.2 研究对象创新
1.4.3 研究内容创新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遗产化
2.1.2 传统村落
2.1.3 传统村落空间格局
2.2 理论基础
2.2.1 空间生产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文化遗产的遗产化相关研究
2.3.2 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相关研究
2.3.3 传统村落变迁及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2.3.4 小结
3 研究区域概况
3.1 研究区域选择
3.2 坪坦侗寨概况
3.2.1 地理区位
3.2.2 气候水文
3.2.3 人口经济
3.2.4 遗产资源
3.3 历史演变过程
3.3.1 第一阶段(宋代)
3.3.2 第二阶段(明清时期)
3.3.3 第三阶段(20 世纪70~80 年代)
3.3.4 第四阶段(20 世纪90 年代~2011 年)
3.3.5 第五阶段(2012 年~2018 年)
3.4 坪坦侗寨空间格局构成
3.4.1 村寨外部空间分布——组团寨空间分布
3.4.2 村寨内部空间形态——物质空间要素布局
3.5 本章小结
4 坪坦侗寨的空间生产
4.1 空间实践:村寨空间格局的生产
4.1.1 外部空间扩张——规划出新的组团寨
4.1.2 内部空间重构——空间形态变迁
4.2 空间表征:遗产保护空间的构想
4.2.1 “世界文化遗产”遗产地保护区划
4.2.2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空间
4.2.3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空间
4.2.4 百里侗文化长廊侗寨旅游空间
4.3 表征空间:居民生活空间
4.3.1 居民对权力关系转变的感知
4.3.2 居民对社会秩序转变的感知
4.4 本章小结
5 影响机制分析
5.1 结构性动力影响机制
5.1.1 国家政策对遗产原真性保护影响空间格局构建
5.1.2 地方规章制度调控居民行为保护空间格局
5.1.3 申遗运动改变侗寨空间建构,重塑侗寨空间格局
5.1.4 城镇化重塑民居建筑空间,推动村落空间格局变迁
5.1.5 旅游化发展重构村寨内空间结构组成
5.2 非结构性动力影响机制分析
5.2.1 利益相关居民需求变化推动空间格局变迁
5.2.2 遗产专家对空间格局保护起到关键引导作用
5.2.3 旅游者需求改变空间生产内容,推动空间结构重塑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1.1 坪坦侗寨空间格局特征
6.1.2 坪坦侗寨空间格局的变迁
6.1.3 坪坦侗寨空间格局变迁的影响机制
6.1.4 从坪坦侗寨个案研究获得的启示
6.1.5 我国遗产化语境下的传统村落遗产化实践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本文编号:3994626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框架和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
1.4.1 研究视角创新
1.4.2 研究对象创新
1.4.3 研究内容创新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遗产化
2.1.2 传统村落
2.1.3 传统村落空间格局
2.2 理论基础
2.2.1 空间生产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文化遗产的遗产化相关研究
2.3.2 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相关研究
2.3.3 传统村落变迁及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2.3.4 小结
3 研究区域概况
3.1 研究区域选择
3.2 坪坦侗寨概况
3.2.1 地理区位
3.2.2 气候水文
3.2.3 人口经济
3.2.4 遗产资源
3.3 历史演变过程
3.3.1 第一阶段(宋代)
3.3.2 第二阶段(明清时期)
3.3.3 第三阶段(20 世纪70~80 年代)
3.3.4 第四阶段(20 世纪90 年代~2011 年)
3.3.5 第五阶段(2012 年~2018 年)
3.4 坪坦侗寨空间格局构成
3.4.1 村寨外部空间分布——组团寨空间分布
3.4.2 村寨内部空间形态——物质空间要素布局
3.5 本章小结
4 坪坦侗寨的空间生产
4.1 空间实践:村寨空间格局的生产
4.1.1 外部空间扩张——规划出新的组团寨
4.1.2 内部空间重构——空间形态变迁
4.2 空间表征:遗产保护空间的构想
4.2.1 “世界文化遗产”遗产地保护区划
4.2.2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空间
4.2.3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空间
4.2.4 百里侗文化长廊侗寨旅游空间
4.3 表征空间:居民生活空间
4.3.1 居民对权力关系转变的感知
4.3.2 居民对社会秩序转变的感知
4.4 本章小结
5 影响机制分析
5.1 结构性动力影响机制
5.1.1 国家政策对遗产原真性保护影响空间格局构建
5.1.2 地方规章制度调控居民行为保护空间格局
5.1.3 申遗运动改变侗寨空间建构,重塑侗寨空间格局
5.1.4 城镇化重塑民居建筑空间,推动村落空间格局变迁
5.1.5 旅游化发展重构村寨内空间结构组成
5.2 非结构性动力影响机制分析
5.2.1 利益相关居民需求变化推动空间格局变迁
5.2.2 遗产专家对空间格局保护起到关键引导作用
5.2.3 旅游者需求改变空间生产内容,推动空间结构重塑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1.1 坪坦侗寨空间格局特征
6.1.2 坪坦侗寨空间格局的变迁
6.1.3 坪坦侗寨空间格局变迁的影响机制
6.1.4 从坪坦侗寨个案研究获得的启示
6.1.5 我国遗产化语境下的传统村落遗产化实践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本文编号:3994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994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