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感性”与美术教育的思考
[Abstract]:Through the study of Marcuse's "new sensibilit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rt education, this paper intends to reveal the influence of this social environment on human nature and art education. Perceptual alienation makes people blindly pursue material satisfaction. The technological rationality brought by the social progress is a kind of power to rule the society, and it is also the suppression and imprisonment of the human nature, which will control and manipulate the human beings and make them lose their criticism and negation. The resistance of art to reality makes it break the imprison of sensibility, "eliminate" the sensibility of numbness and blindness, and untie repression. Art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ensibility", so the mission of art education can be imagined. Art can't change the world, but it can change the minds of men and women, and men and women can change the world. Art education is a bridge between art and ordinary people. Through aesthetic education, art can be translated and the ideas contained therein can be accepted by more people. However, the current general trend of thought in the field of art education in China is firmly controlled by "examination-oriented", commercial or other realistic factors. Thus, aesthetic education exists only as a tool that can reach the goal and gain benefits. The artistic power behind it was greatly weakened by reality. In my opinion, this is the current art educato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nd think about the problem. The content of art education is distorted and the goal is shifted. In fact, then, art has become the same instrumental discipline as language and science. Art is the pursuit of freedom, so it has resistance to reality, and can reflect and reflect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time, which is why art is indispensable. Based on the current social situation, the present aesthetic education situation and Marcuse's "new sensibility", this paper considers where the three links lie.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art education is indispensable to human nature education and how to do it in order to call back people's healthy sensibility and construct "new sensibility".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勇;;大众文化的革命功能——马尔库塞大众文化观中的另一主题[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2 饶美泉;;评马尔库塞的新革命主体思想[J];传承;2010年03期
3 马良;“艺术就是政治实践”——马尔库塞的艺术政治理论述评[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05期
4 江枫;小议马尔库塞的“异化观”[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5 李晓林;论马尔库塞的审美功能观[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6 杨晓莲;马尔库塞论艺术的革命功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7 张和平;试析马尔库塞的哲学“终结”论[J];襄樊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张和平;理性是“劳动”概念的灵魂——略论马尔库塞对“劳动”经验论的批评[J];甘肃理论学刊;2001年05期
9 张和平;“必然劳动”必须不断向“自由劳动”过渡——论马尔库塞的“自由劳动”说[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王良滨;马尔库塞的社会文化批判观[J];青海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2 丁国旗;;寻找“新感性”——马尔库塞“新感性”的诸种形式[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3 石文年;;马尔库塞美学的功能论和异化论[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黄皖毅;;单向度的人与人的全面发展——马尔库塞和马克思人学思想比较研究[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5 陶渝苏;;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变形——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及其意义[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世界哲学大会原主席、美国普渡大学哲学系教授 威廉·麦克布莱德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吴昕炜 张萌;马尔库塞与美国的马克思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上海社会科学院 沈大明;马尔库塞:用美学的批判救治西方文明弊病[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田志伟;文化产业是关于灵魂的产业[N];辽宁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闻名;马尔库塞的政治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许勇为;马尔库塞的现代性批判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范晓丽;马尔库塞批判的理性与新感性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余在海;具体哲学与历史存在论—马尔库塞早期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5 李杨;寻求现象学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D];复旦大学;2012年
6 郑春生;马尔库塞与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武红;马尔库塞的自然解放论[D];山东大学;2007年
2 王昕悦;马尔库塞的艺术拯救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龙玮;马尔库塞的马克思主义[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4 唐铎;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论”及其当代价值[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5 康雪玉;马尔库塞与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异同及其对当代人的解放主题的昭示[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钟晓平;构建自由的新技术社会[D];广西大学;2015年
7 杨晨;马尔库塞关于技术思想评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姚婷;马尔库塞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解读《单向度的人》[D];南昌大学;2015年
9 梁爱平;马尔库塞文化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10 苗青波;论马尔库塞科技极权主义批判的历史与逻辑[D];复旦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13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413726.html